——妍妍媽媽的留言
研究表明:3歲時愛打架的孩子, 5歲時仍然愛打架;6至10歲時攻擊性強的孩子, 10至14歲時打架、戲弄別人、與同伴爭鬥的傾向性都會更明顯。 也就是說, 孩子在幼年時所表現出的“攻擊性”強弱, 影響到他們未來的人際關係品質。
相信沒有家長希望自家的孩子是攻擊性強的“壞小孩”, 那麼孩子打人真的是因為“壞”嗎?
1吸引注意力年幼的孩子還沒學會正確的情感表達方式, 他們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打人”行為會給對方造成傷害,
Advertisiment
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在感到不舒服, 或者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需求得不到滿足時, 他們往往不知如何與對方進行溝通, 情急之下“打人”便成為他們最方便、最快捷地表達自我不滿或者不適的外交手段。
3對物權的保護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孩子搶奪玩具時, 可能一個孩子正在玩, 另一個孩子也想玩, 就容易發生攻擊性行為。 這是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 自我意識逐漸增強,
Advertisiment
生活環境的改變、撫養人的更換, 或者其它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的情況, 也容易使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為傾向。 因為安全感的不足, 會讓孩子內心感到焦慮、擔憂, 甚至煩躁。 當孩子長時間處於這種負面情緒狀態時, 即便平時不打人的孩子也可能會出現打人的行為。
5模仿不良行為孩子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 如果家長時常動用武力打孩子, 孩子理所當然會認定這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同時隨著孩子社交範圍的擴大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他們也容易從其他同齡孩子或一些動畫以及影視作品的不良示範中習得和強化“打人”行為。
Advertisiment
瞭解孩子動手打人背後的小秘密後, 各位家長一定要記住, 孩子的“打人”行為, 和成人世界中以傷害他人為目的的攻擊性行為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是孩子社交能力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過渡期, 並且是可控的。
面對孩子的打人行為, 各位家長千萬不要一味批評壓制, 而是要在生活中巧妙引導, 幫孩子學會控制。 那麼到底要如何做?希望下面幾條小建議可以幫到大家!
1.幫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
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讓他們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這樣孩子才會漸漸明白自己的“打人”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父母還應有意識地教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友好。 比如, 有朋友到家裡玩,
Advertisiment
2.“冷處理”勝過“以暴制暴”
對孩子的不良舉動, 弄清原因後, 要盡可能平靜溫和地對待。 在孩子情緒激動時, 父母不必急著和孩子講道理, 更不要動用武力解決, 而是可以進行幾分鐘的“冷處理”, 用你的緘默傳遞給孩子一個資訊:“打人是不對的, 所以我不理你。 ”等孩子心情平靜後, 再幫孩子梳理情緒, 教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 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道歉。
3.“隔離”生活中的暴力鏡頭
避免不良示範給孩子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是預防孩子攻擊性行為的有效辦法。 父母之間應盡可能減少衝突,
Advertisiment
各位家長們, 請不要再隨便給孩子扣上“壞孩子”、“臭脾氣”、“愛打人”的帽子, 因為他們只是還沒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而已。 “欺負別人”只是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時期, 在這個特殊時段, 只要父母引導得當, 孩子就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並理解正確的人際交往原則!在孩子的成長路上, 願我們多些理解與耐心, 讓孩子更從容地抵達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