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慕虛榮 病源是家長!

對於孩子來說, 暑假意味著旅行、購物、夏令營、興趣班, 走出課堂, 孩子們私下的交流互動變多, 也使得暑期成為虛榮攀比心理的集中爆發期。 玩具越買越貴, 衣服越買越高檔, 旅行開支越來越高……孩子的攀比心理, 讓家長們有點擔憂。 其實家長們有沒有想過, 孩子的虛榮心、對事物好壞的評價標準, 很多時候來源於你自己?也許家長能做的, 是以身作則, 用一種更強大健康的態度去增強孩子的內心力量。

現象一:"他們去美國夏令營, 為什麼我們只能東南亞?"

在孫女士的"暑期帳單"上, 記者看到, 在輔導班開支中,

Advertisiment
2個培訓班、興趣班的花費1500元, 在旅遊開支中, 計畫前往泰國海邊度假的花費為6000元, 在服裝及學習用品開支中, 計畫花費1500元。 而在暑假開始前, 兒子又提出了新要求, 有同學參加了為期18天的美國夏令營團, 他也想報名, 費用約為3萬元。 這讓雙職工家庭的孫女士感歎"傷不起", 兒子的埋怨也讓她傷心:"為什麼我只能東南亞遊?"

現象二:"小夥伴有什麼, 我就要有什麼"

放暑假之後, 在社區樓下玩耍的小朋友特別多, 劉女士也會準時帶女兒參與這樣的社交活動。 小朋友們會把新買的玩具、數碼用品等新奇玩意兒拿出來分享。 "今天誰買了一盒進口的積木, 明天誰買了一個iPad,人家買什麼她也要什麼。 "在對女兒進行多次反對攀比的教育之後,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態度依然不配合, 也顯示出沮喪, 有一次, 孩子甚至問道:"媽媽我們家是不是沒有錢?"

支招:孩子對事物好壞的

評價標準來自于你

其實孩子對於事物好壞的評價標準來自于家長, 往往家長在聊天中透露出對某些事物的好壞評價(比如車很貴, 國外游很高端), 孩子容易從中吸收父母的思想和價值觀。 作為父母, 應該從小開始、從細節入手對孩子進行勤儉樸素教育, 並以身作則, 否則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 關於"為什麼別人有我沒有"、"別的小朋友會不會看不起我"這類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遇到孩子這類提問, 該如何回答?

家長應該從小教育孩子, 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並尊重孩子的感覺, 不強迫。 久而久之, 孩子也將學會尊重家長的感覺。

Advertisiment
比如, 在他問及"為什麼別人有我沒有"時, 可以告訴孩子:他有的你沒有, 你有的他也沒有,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購買物品時, 如果家長覺得價格貴, 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不是我買不起, 但是我覺得貴, 不值得買。

別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攀比

有些家長喜歡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攻擊孩子的短處, 比如"她長得真好看, 成績真好, 你看看你", 這在短期內容易讓好強的孩子 進行盲目攀比, 長期頻繁使用, 則會大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或導致逆反心理。 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點都不同, 家長應多發現孩子的長處並予以鼓勵, 批評孩子時也要注意, 把犯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指責, 從而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Advertisiment

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家長黃女士告訴記者,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 首先應考慮要求是否合理, 客觀情況是否允許, 如果合情合理, 不妨滿足一下孩子的要求, 這有助於親子溝通。 如果現實不可能, 也要跟孩子充分溝通說明情況, 而不是直接拒絕。 建議制定一個暑假消費計畫, 與孩子共同約定執行。 計畫外的消費可要求孩子用幫家裡幹家務活、勤工儉學的社會實踐來獲取, 讓孩子體驗賺錢的艱辛, 並培養理財能力。 消費後, 可對孩子進行心理引導, 告訴孩子, 買下這個東西是有用處, 而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