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剛上幼稚園時, 經常會因為愛咬人、打人而被別的家長聯名舉報。 每次孩子打人, 父母都是一邊尷尬的賠不是, 一邊對孩子的攻擊行為無可奈何。 自己明明教育孩子了, 為什麼孩子還是屢教不改呢?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在學前階段的早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如咬人、搶奪東西、互相推搡、用腳踢等都不是有意的, 小小的混戰只是學前階段早期生活中十分典型的一部分。 隨著孩子人格的發展和情緒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 攻擊行為的次數、頻率都會下降。
當然家長也不能因此就任由孩子對他人進行不友好的攻擊,
Advertisiment
4招治好娃的暴脾氣
1. 愛的抱抱是“萬金油”
當面對孩子哭鬧、煩躁不安時, 通常講道理是沒什麼用的。 孩子生氣的時候, 並不會聽家長的任何道理, 只有肢體安慰才最有效。 家長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 才能快速平復孩子的焦躁情緒, 當情緒穩定下來之後, 才能進行下一步疏導。
2. 引導孩子講述事情經過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攻擊行為, 一定是遇到了讓他們生氣、受辱、受挫、遭遇不公平對待的事情, 這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講述事情的經過, 在孩子的敘述和整理中,
Advertisiment
3. 解決問題找回安全感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找回孩子的安全感。 火上澆油的斥責和恐嚇並不管用, 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 認為爸爸媽媽都不理解他。 只有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才能讓孩子壞情緒得到疏通。
4. 教導孩子過激行為不可取
告訴孩子當和小朋友發生衝突的時候, 採用肢體攻擊, 是很粗魯的行為。 因為生氣就打人、破壞玩具都是不對的。 有什麼問題可以和老師說, 和爸爸媽媽說, 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