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玩iPad吸上電子毒☆禁☆品 家長該如何應對

孩子為什麼沉溺電子產品?因為沒有更有趣的活動。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 每週堅持半天或一天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近日, 醫院臨床發現: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保姆”導致兒童短期近視率激增, 甚至有四、五歲的孩子近視度超過400度。 更有的孩子因為長期長時間看電視, 兩歲時被確診為斜視, 之後經歷漫長的八年矯正才恢復正常。 他們的家長幾乎都坦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離開電子產品, 有孩子甚至是“電子產品控”, 一天接觸時間高達三、五個小時。

有研究表明, 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會影響大腦的生理發育,

Advertisiment
特別是對大腦額葉影響非常明顯, 表現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衝動、易怒、情感冷漠、缺乏耐心等。 然而完全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又會造成缺少與同齡夥伴交流的主題性語言, 進而有可能導致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現心理問題。

孩子沉溺電子產品, 無異於吸上了電子毒☆禁☆品”。

孩子離不開“電子毒☆禁☆品”, 粑粑麻麻怎麼看?

保守派:嚴禁不赦

為了減少孩子跟電子產品接觸時間, 家長們可謂用心良苦, 鬥智鬥勇。 有的家長決定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每次都要跟孩子先講道理再強制, 手機、iPad也要像防賊一樣藏起來, 想各種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而完全禁止孩子玩電子產品也讓父母有隱憂, 對已經深知電子產品“奇妙之處”的孩子精來說,

Advertisiment
完全禁止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及情緒, 有的甚至大哭大鬧、不吃飯不睡覺, 看到電子產品就兩眼放光, 根本控制不了。

新潮派:該玩就玩

孩子玩電子產品真的已經達到了“絕對不可以”的地步了麼?不少家長對孩子玩手機、iPad等則表示“適度的贊成”。 女兒已經快兩歲的陳媽媽認為,關於孩子玩電子產品這個問題, 不能一竹竿打翻一條船。 相比紙質的書本而言, 電子產品能夠帶來更多的互動性, 對於孩子的動手動腦及手眼協調能力也有一定的訓練作用。 王媽媽也認為給孩子用電腦、iPad之類的並非壞事, 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將來的必需品。 既然是孩子未來生活和工作必須要接觸到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家長為何要如此懼怕?”

把握這幾個要點, 電子毒☆禁☆品變成電子營養品!

既然要讓孩子跟電子產品“絕緣”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情,那麼,不妨從一些方式方法出發, 給孩子恰當的引導, 多發揮電子產品的積極作用, 變“電子毒☆禁☆品”為“電子營養品”!

要點1、嚴格把控時間

應該與孩子約定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時長把控好了, 對孩子的視力和大腦衝擊都可以降到最低。

時長可以按孩子的年齡來限定, 比如:2-3歲每天可以玩10分鐘;3-4歲每天可以玩15分鐘;4-5歲每天可以玩20分鐘;5-6歲的孩子每天可以玩30分鐘以內。

單純的控制時間還不夠, 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概念:如果今天玩的時間長了, 就要從你明天玩的時間裡縮短, 或者作為不遵守約定的懲罰,

Advertisiment
明天就不可以玩了。 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孩子劃定一個規矩, 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有規矩就要遵守的概念, 另一方面也是在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並且從小養成孩子講信譽的好情操。

要點2、開一盞小燈, 保護眼睛

孩子在玩電子產品的時候, 如果光線比較暗, 旁邊最好要開一盞小燈。 光線暗的時候開盞燈能有效減少螢幕內外光差較大所產生的對視力的影響。 這點很重要哦。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 都應該儘量避免晚上看螢幕, 實在要看也不是不可以, 家長勤快點, 把周圍光線調亮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父母陪孩子一起玩的話也會增進親子交流, 從而增進親子感情, 而且還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減少不良廣告對孩子的影響哦。

Advertisiment

要點3、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最擅長模仿大人。 家長怎麼做, 孩子就怎麼學。 在對待電子產品的問題上也一樣。 家長自己回顧一下, 我們在家的時間, 有多少是沒有捧著手機度過的呢?家長這種“沉溺手機“的習慣, 無形中也在告訴孩子:你沒事也要看手機, 這樣才像大人哦~

要點4、給孩子更有趣的活動

我們做不到完全不看手機不玩手機, 但是我們一定可以做到, 在我們陪伴孩子的30分鐘或者1個小時內, 我們與手機“絕緣“!

孩子為什麼沉溺電子產品?因為沒有更有趣的活動。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互動, 每週堅持半天或一天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相信會看到, 孩子臉上的笑容會更多更燦爛, 同時, 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也大大減少了!發愁帶孩子玩什麼?不急, 一會兒告訴你。

一會兒告訴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