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7招讓孩子擺脫手機控

親子教育專家稱, 兒童經常接觸手機危害多, 給家長支招幫孩子遠離手機。

案例:

琪琪今年五歲半, 上幼稚園大班了, 眼看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 可是, 最近父母因為琪琪過度迷戀手機都抑鬱了。 每天媽媽從幼稚園將琪琪接回來, 她都是先去找爸爸。 如果爸爸還沒回家, 她就總是問媽媽:“爸爸快下班了嗎?爸爸什麼時候回來?”琪琪之所以期待爸爸早點回家, 是想玩爸爸的手機。

讓玩手機, 就是琪琪的好爸爸、好媽媽

五歲半的琪琪吸取了父母的優點, 既能說會道又機靈活潑。 可是最近, 琪琪開始變得霸道、任性,

Advertisiment
只要一回家, 手機就成了她的全部。 最初的時候, 因為琪琪太好動, 一回家就亂跑亂跳, 導致樓下的鄰居被噪音侵擾, 多次來家裡告狀。

後來, 家長只要給琪琪手機玩, 她就能安靜下來, 還玩得不亦樂乎。 如果她玩著遊戲, 叫她吃飯, 她也不愛去。 直接把手機從她手上搶過來, 她不僅哭個不停, 還對爸爸又踢又咬。

聰明的琪琪為了討好爸爸, 每次用手機時都對爸爸說:“爸爸是好爸爸, 好爸爸讓我玩手機。 ”每次父母不讓她玩手機的時候, 她就會說:“破爸爸, 破媽媽”。 這可愁壞了孩子父母。

不讓玩手機, 就把爸爸手機藏起來帶走

有一次, 琪琪用爸爸的手機看動畫片, 爸爸見她如此不聽話, 就將她抱到洗手間, 然後關了門。 半個小時後,

Advertisiment
爸爸開了門, 讓她出來吃飯。 可她死活不吃, 還是要手機。 媽媽擔心她不吃飯, 就說吃完飯給她玩手機。 結果, 琪琪只吃了半碗飯, 就去玩手機了。

因為琪琪癡迷手機, 父母想盡了辦法, 比如一到家就給手機充電, 比如說手機壞了。 可是, 只要看到父母用手機打電話, 琪琪就又開始大喊大叫。 幾天前, 她趁著爸爸睡覺的時候, 把手機藏到自己的書包裡, 帶到了幼稚園。

兒童玩手機危害多多。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長時間玩手機, 不僅會影響孩子視力, 而且會破壞其神經系統, 還會引發兒童哮喘、頸椎病等疾病。

另外, 孩子長時間用手機玩遊戲, 必然會減少與他人用口頭語言交流的機會, 從而讓孩子變得膽小, 不合群, 甚至有些偏執。

Advertisiment
當然, 也會影響孩子思考問題的模式。 比如, 有的孩子愛用手機發短信, 這類孩子難以深入思考問題, 凡事急於求成, 與不愛玩手機的同齡人相比, 這類孩子在性格上會更衝動一些, 做事情往往只想快點完成, 但不重視品質。

下面總結了幾種幫助孩子擺脫手機控的方法。

1.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著要玩手機遊戲時, 父母可以給孩子找最喜歡的玩具, 來將他的注意力吸引開, 不要因為孩子們一哭鬧就心軟滿足他們。

當孩子想玩手機時, 可以帶他到外面玩耍, 不過, 不要帶手機出去, 而是用他感興趣的遊戲轉移注意力。 或帶孩子去公園, 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2.給孩子制定玩手機規則。 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手機, 可以先慢慢減少他玩手機的時間。

Advertisiment
同時, 父母要給孩子制定玩手機的規則, 如每次只能玩5分鐘或10分鐘。 若孩子遵守了, 就表揚一下。 如果孩子沒有遵守, 也不要打罵, 而是直接把手機從孩子手中拿過來, 或適當處罰。

3.父母要堅守原則。 給孩子制定規矩後, 父母一定要先守規矩, 即孩子再哭鬧也要堅守原則。 如果因為孩子哭鬧, 父母就妥協, 就讓孩子玩手機, 那麼, 孩子就會將哭鬧作為與父母對抗的武器。

4.父母要樹立好榜樣。 很多孩子愛玩手機, 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所以, 父母要想孩子不長時間玩手機, 或不玩手機,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有些父母為了哄孩子玩, 主動拿出手機, 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5.利用同伴的力量: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 少用手機短訊和QQ。 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 手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6, 培養興趣: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 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 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 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 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 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 作為家長, 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 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 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7、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 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 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 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狀, 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 並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于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並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于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