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生兒不易養兒難, 事實上, 養育一個孩子不僅需要花大量的“銀子”, 更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甚至很多時候, 父母所做的一切, 在孩子眼裡可能是“吃力不討好”, 惹來氣受。
有一些孩子, 動不動就愛生氣, 只要是沒能讓自己襯心如意的時候, 就開始翹鼻子、拉著臉, 甚于和父母大吼大叫。
發脾氣是表示不滿的一種喧泄, 但很多時候, 家長在處理這個問題上, 沒有把握好分寸, 所以讓孩子的“火”愈演愈烈。
父母這邊則有的是一臉怒氣衝衝的樣子, 大聲訓斥孩子甚至打罵;有的則是一臉無助的樣子。 這樣的父母有著同樣的疑惑:這孩子咋這麼臭脾氣?管不了了咋辦呢?與自己的期望值越來越遠,
Advertisiment
這種場面可能許多父母似曾相識, 感同身受, 許多父母跟孩子說不了幾句就進入了戰鬥狀態, 彼此的耐心都很差, 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懂事乖巧的人?個人分析總結了以下幾點, 抛磚引玉, 與各位父母共勉:
1、正確認識孩子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是發洩他自己的不滿情緒, 也有可能是他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一種方式。 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緒, 分析孩子發脾氣背後表達的需求, 根據情況給予引導。
孩子小時候不會辨別情緒, 缺乏有效的情緒控制和合理的情緒表達能力, 要學會一個耐心傾聽的父母,
Advertisiment
2、父母經常讓孩子不滿失望
現在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做一些許諾, 比如:答應孩子週末假期去哪兒玩?孩子傷心難過時候或某些節日時答應給人家買好吃好玩的, 但最後大人以種種理由沒有去兌現承諾, 這讓孩子非常失望, 負情緒積累就會發火表達不滿。 還有的父母無視孩子感受在別人面前說他們的一些毛病, 或者無休止的在孩子面前拿以前錯誤來教育現在的錯誤, 讓孩子覺得自己全是錯導致情緒的衝動。
Advertisiment
時間一長就會經常與周圍的小夥伴發生衝突, 不自覺的被排斥, 孩子就會產生心理障礙, 慢慢會覺得孤獨, 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 最後提醒一點, 孩子體內缺乏微量元素。 比如說缺鐵時, 孩子的情緒也容易不穩定。
3、父母要接受孩子的負情緒
有時寶寶是因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沒有做好而發脾氣, 本想得到父母的誇獎, 卻怎麼也弄不好, 有不希望家長來幫忙, 結果越弄越糟糕, 越急脾氣越大。 這時候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的負向情緒, 不生氣, 不惱怒, 更不做性格評判;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 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 促進孩子自我疏導與管理各種情緒。
孩子將會在父母的幫助下,
Advertisiment
4、教育引導需要技巧
寶寶發脾氣, 是寶寶不良情感的一種發洩, 是寶寶威脅爸爸媽媽的最後反抗手段。 這時, 寶寶不是大哭大叫, 就是坐在地上耍賴。 你要嚇唬寶寶, 無疑是火上加油;你若妥協, 則正好落入寶寶的圈套, 助長寶寶的氣焰, 長此以往, 會寵得寶寶極端任性, 無法管教。
處理寶寶脾氣大時, 一定要讓寶寶明白, 即使脾氣大, 也不會在爸爸媽媽面前受到任何效果。 指導孩子哪些事情能做, 哪些意願可以得到滿足, 需要給孩子一些規則。
5、父母教育方式的折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