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說謊,別用這種方式教育!

文/俏俏媽

〓為什麼我兒子才4歲, 說謊的時候能那麼鎮定自若?我到底該怎麼教育呢?

〓今天居然發現我女兒說謊, 明明我看見她把飯打翻了, 卻非堅持說是奶奶弄翻了。

〓幼稚園老師佈置了作業, 孩子卻說沒有, 這算不算說謊的行為?

〓今天孩子偷偷告訴我, 小夥伴拉著她和老師撒了一個謊, 說***弄壞了玩具, 其實根本不是那個孩子搞壞的。

......

最近好多媽媽和我探討怎麼應對孩子撒謊的行為, 言語之間非常焦慮, 生怕自家的孩子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其實, 在教育孩子說謊這個問題上,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應對的辦法。

Advertisiment
可有些方法, 不論你用了多少遍, 孩子依然繼續撒謊。

〓說, 到底說謊了沒?再不說實話, 媽媽要揍你了哈?

〓看, 你的鼻子好長, 說謊的寶寶都會長很長的鼻子。

〓你要再說謊, 媽媽再也不喜歡你了, 奶奶也不會要你了。

〓如果你說謊了, 以後就會變醜, 再幼稚園也交不到好朋友。

......

通常, 幾乎所有孩子在7歲前都會說謊, 並且在2-3歲就已經出現說謊行為了。 換句話說, 說謊是我們每個人, 即使是小孩子, 都不可避免會出現的行為。 只要家長合理引導, 便可以幫助改正。 但如果家長在教育的時候, 採取的是謊言威脅的方式, 自然就看不到效果了。 例如以上這些方法, 只會讓孩子不敢說出真話。

孩子說謊有哪些原因?

孩子說謊的確是一件挺令人氣憤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可是家長在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時, 首先要找到孩子說謊的真正原因。 一般來說, 3歲之前屬於無意說謊, 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消失;但是有意說謊往往表現為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

1, 做錯事後逃避懲罰

不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 所以孩子做錯事之後, 為了逃避批評或者懲罰就選擇說謊。 比如, 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肢體碰撞, 如果承認自己先動手的, 家長肯定就會懲罰他。

2, 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注

有些小朋友發現, 在和別人共處的過程中, 有令人羡慕或者值得同情的生活經歷往往更容易被關注。 於是, 就和其他小朋友吹噓, 自己在公園見撿到500萬交給經常叔叔, 或者常常謊稱自己容易生病等。

Advertisiment

3, 取悅父母獲得獎勵

不少孩子想要獲得自己心儀的禮物或者權利, 也會選擇說謊來回應大人。 小童很想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可媽媽說必須把今天學習的曲子彈十遍才可以。 可外面的小朋友已經開始催促了, 孩子就欺騙媽媽說已經完成了。

4, 保護在意的人

孩子也有自己在乎的人, 他們常常為了保護或者不能背叛自己喜歡的人, 而用謊言保護對方。 比如, 明明看到同桌小虎打壞了花盆, 但卻跟老師說沒有看到。

5, 報復心理

孩子的主觀意識開始慢慢增強, 當別人做了一些對他不利的事情的時候, 就會銘記於心, 並會和別人故意製造一些謊言進行“報復”。 如, 小莉因告訴老師小強上課違反紀律, 結果小強非常生氣, 跟其他同學說小莉不講衛生,

Advertisiment
愛打小報告等。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說謊?

家長發現自家孩子說謊總會手足無措, 其實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安定自己的情緒, 正確認識孩子說謊的問題。 根據以上原因, 先判斷是謊言的性質是有意還是無意。 其次, 再協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 找到解決辦法。

1, 允許孩子犯錯

既然很多孩子選擇說謊是為了逃避懲罰, 家長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首先, 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 並告訴孩子成人錯誤並不丟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體驗, 包括不斷取得成功和時而犯錯。

對於犯錯誤的孩子,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時間和空間, 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如果孩子一犯錯就得到責罰, 那麼下次肯定冒險說謊了。

Advertisiment
最恰當的辦法是,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面對錯誤, 攜手想辦法補救, 而不是一味的責罰。

2, 家長以身作則

現在的孩子都是有樣學樣, 有時候父母一些不經意的舉動都會被孩子模仿。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人物,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說了謊, 就會使孩子產生“說謊無所謂”的錯覺, 最起碼也為他們的說謊壯了膽。

想要養成孩子誠實的品性, 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 比如有些家長為了拒絕別人的邀請, 就會找各種托詞推脫, 時間長了, 孩子不想做事的時候, 也會如法炮製。

3, 不要給孩子創造說謊的機會

甜甜因奶奶不給自己吃糖, 就氣憤的跑到爸爸那裡, 說奶奶是壞人, 以後再也不叫她奶奶了。 爸爸聽了很生氣, 並說再也不給甜甜買玩具了。於是,甜甜立馬轉變語氣說,喜歡奶奶,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4-7歲的孩子往往只重視服從權威的結果。而我們大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往往在沒有解開孩子心結的時候,就強迫孩子選擇“誠實”。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明白奶奶的良苦用心,而不是給孩子製造說謊的機會。

4,家長看穿但不說透

5歲的顏顏在幼稚園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好玩,就悄悄的塞進書包帶回家玩了。媽媽問:“這麼漂亮的玩具是哪來的呀?”顏顏慌張的掩護道:“是小麥借給我玩一天的。”媽媽一看就知道孩子在說謊,只是故意順著孩子的話說:“原來這樣啊,那明天一定要記得還給小麥哦,我可是每天都能見到小麥的呢!”第二天,顏顏真的把玩具還給了小麥。

家長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千萬不要直接拆穿或者指責,尤其不要在其他小夥伴面前拆穿孩子的謊言。要充分的和孩子溝通,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瞭解說謊的原因,並巧妙的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及時改正。

並說再也不給甜甜買玩具了。於是,甜甜立馬轉變語氣說,喜歡奶奶,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4-7歲的孩子往往只重視服從權威的結果。而我們大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往往在沒有解開孩子心結的時候,就強迫孩子選擇“誠實”。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明白奶奶的良苦用心,而不是給孩子製造說謊的機會。

4,家長看穿但不說透

5歲的顏顏在幼稚園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好玩,就悄悄的塞進書包帶回家玩了。媽媽問:“這麼漂亮的玩具是哪來的呀?”顏顏慌張的掩護道:“是小麥借給我玩一天的。”媽媽一看就知道孩子在說謊,只是故意順著孩子的話說:“原來這樣啊,那明天一定要記得還給小麥哦,我可是每天都能見到小麥的呢!”第二天,顏顏真的把玩具還給了小麥。

家長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千萬不要直接拆穿或者指責,尤其不要在其他小夥伴面前拆穿孩子的謊言。要充分的和孩子溝通,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瞭解說謊的原因,並巧妙的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及時改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