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引導孩子的欲望
我是一位二年級男孩的母親。 兒子偷拿我的錢, 而且不是第一次。 那是在去年的一天, 我發現錢包裡的四十元零錢不見了, 我直接問兒子:“你拿媽媽錢去買什麼了?”他愣了一下, 誠惶誠恐地說:“買了一盤遊戲光碟, 分了十元給小朋友了, 買了點吃的, 還剩了五元。 ”我努力使自己冷靜下來:“這是小偷的行為, 你知道嗎?”
前些天我看見他在偷偷從我錢包拿錢。 我沒有揍他, 只罰他洗一星期的碗。 他爸說我這樣也不對, 這麼輕易就放過他, 以後有可能還會犯。 我想知道, 我到底做得對不對?
Advertisiment
專家點撥:如果孩子拿錢的數目不大, 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只是孩子缺少正確的金錢觀念, 利用這件事告訴孩子如何通過正確的途徑得到錢就可以了。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 一般沒有管理金錢的能力, 每週一兩塊錢的零花錢就可以了。 如果他需要什麼東西, 父母應該給他機會讓他說出願望, 並共同來討論哪些願望是可以馬上實現的, 哪些願望需要等一等。 或者, 哪些需要父母可以無條件滿足, 哪些需要父母要跟他談條件。 比如, 孩子說他喜歡某個遊戲軟體, 需要幾十元錢, 朋友都有, 他也想擁有, 父母可能會因為遊戲影響學習而簡單地對孩子說“NO!”, 這樣做會使孩子通過正常途徑滿足自己的努力落空,
Advertisiment
孩子偷拿父母的錢, 內心也會承受很大的道德衝突, 若不是因為想得到什麼東西的欲望很強, 一般也不會輕易涉險。 從根源上看, 常常目睹父母大手大腳花錢的孩子, 對金錢的欲望會大一些, 因為他知道花錢可以買來快樂。 節儉的家庭, 孩子更知道錢的重要性, 也輕易不敢亂花錢。 從方法上看, 父母隨意放置錢會讓孩子時時刻刻面臨內心的衝動, 可能會養成孩子亂拿錢的行為。
偷拿家裡的錢是每個孩子都會犯的錯, 作為孩子的父母, 首先要減低這件事的重要性, 不要說那些無限上綱的話, 更不要提“偷”這個字。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心理都很脆弱, 會以為自己不是好人, 形成創傷體驗。 現在的獨生子女,
Advertisiment
■專家指導
尊重孩子, 正確引導
對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 輕易不要用“偷”這個字, 在心理上對孩子壓力小些, 有利於教育。
首先, 家長發現問題後, 不要怒不可遏, 連打帶罵, 而應儘量控制自己。 把孩子叫來, 坐下來認真交談。 讓孩子談是怎麼樣想的, 花錢買了什麼東西,
Advertisiment
其次, 家長做好理財榜樣。 有的孩子偷拿家裡的錢, 是發現家長對自己的錢沒有清楚概念, 以為自己拿了家長也不知道, 讓孩子鑽了空子。 其實, 家長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家庭收入支出, 做比較詳細的記錄。 一方面, 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 另一方面,
Advertisiment
最後, 改變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 出發點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 而且切不要當著外人的面來處理這件事, 更不要把孩子曾經偷拿錢的事情掛在嘴邊, 時不時“揭孩子的短”, 隨意懲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鐘南
■家長發言
孩子改了
兒子5歲時偷我的錢, 被我發現。 我像打遊擊一樣把錢包不停地轉移, 然而總會被他找到, 實在讓我大傷腦筋。 有一次, 我隱約感覺少了10元錢, 就一口咬定是他偷了, 並狠罵了他一頓。 兒子矢口否認, 委屈得一邊掉淚一邊極力申辯:“我沒有拿!”後來證實,是我自己記錯了。於是我摟著他:“這次你確實沒拿錢,是媽媽冤枉你了,媽媽誠心向你道歉,好嗎?”他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不過,你想一想,我為什麼感覺一少了錢就會認為是你拿的,而不認為別人拿的呢?”兒子老實地答道:“因為我以前拿過你好幾次錢。”我趁機講了《狼來了》的故事。兒子懂得了信任的重要性。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拿過錢。 周女士
隔閡漸生
我們夫婦工作忙,兒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去年8月的一個下午,6歲的兒子偷偷地從叔叔的工資袋裡抽走了200元,請他的小朋友們大吃了一餐。兒子還說那些小朋友是他的“兄弟”,稱自己是“老大”。
下班後,兒子的叔叔將情況告訴了我。平日裡,我的方針是“只動口、不動手”。兒子曾經一塊錢兩塊錢地偷拿,我從沒有打過他,也跟他講過道理,調教多次,但無法奏效。那一次,我忍不住“破了戒”,提起皮帶狠狠地抽了兒子一頓,打得他滾地求饒。我是擔心他養成了惡習,那可怎麼改呀?
後來,雖然兒子再也沒有偷錢的惡習,但是兒子見了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如今,每每面對這樣的情形,我深感自責,後悔不已。
委屈得一邊掉淚一邊極力申辯:“我沒有拿!”後來證實,是我自己記錯了。於是我摟著他:“這次你確實沒拿錢,是媽媽冤枉你了,媽媽誠心向你道歉,好嗎?”他點了點頭。我接著說,“不過,你想一想,我為什麼感覺一少了錢就會認為是你拿的,而不認為別人拿的呢?”兒子老實地答道:“因為我以前拿過你好幾次錢。”我趁機講了《狼來了》的故事。兒子懂得了信任的重要性。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拿過錢。 周女士
隔閡漸生
我們夫婦工作忙,兒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去年8月的一個下午,6歲的兒子偷偷地從叔叔的工資袋裡抽走了200元,請他的小朋友們大吃了一餐。兒子還說那些小朋友是他的“兄弟”,稱自己是“老大”。
下班後,兒子的叔叔將情況告訴了我。平日裡,我的方針是“只動口、不動手”。兒子曾經一塊錢兩塊錢地偷拿,我從沒有打過他,也跟他講過道理,調教多次,但無法奏效。那一次,我忍不住“破了戒”,提起皮帶狠狠地抽了兒子一頓,打得他滾地求饒。我是擔心他養成了惡習,那可怎麼改呀?
後來,雖然兒子再也沒有偷錢的惡習,但是兒子見了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如今,每每面對這樣的情形,我深感自責,後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