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面子 7大心理雷區你別踩

每一個人都有原則和底線, 對於寶寶來說也同樣有, 很多爸媽覺得寶寶小, 談不上什麼尊重。 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寶寶更容易尊重和理解別人, 下面介紹寶寶不可觸碰的七大雷區, 你踩中了嗎?

老話常說:罵人不揭短。 在行事風格上, 成年人早已熟悉這樣的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 其實, 何止成年人有底線, 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

丟面子的小毛病

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從本質上來說, 就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日常生活中, 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須經過大腦“過濾”,

Advertisiment
切莫在信口開河中無意間就“揭”了孩子的“隱私”, 使得孩子自尊大失, 從而對他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要孩子尊重你, 家長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底線原則, 不要輕易觸碰他們的小地雷。

雷區一:丟面子的“小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 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 所以無論是家長, 還是幼稚園教師, 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 更不宜嘲笑、挖苦。

每一個人都有原則和底線, 對於寶寶來說也同樣有, 很多爸媽覺得寶寶小, 談不上什麼尊重。 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寶寶更容易尊重和理解別人, 下面介紹寶寶不可觸碰的七大雷區,

Advertisiment
你踩中了嗎?

雷區二:揭穿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 幼兒往往更為敏感。 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 自然不利於疾病康復。 即便疾病已痊癒, 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 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被罰的屈辱史

雷區三:曾經的傷疤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 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 只要有人提起, 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 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 某次表演砸了鍋, 某次郊遊出了洋相, 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雷區四:被罰的“屈辱史”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

Advertisiment
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 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 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 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 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每一個人都有原則和底線, 對於寶寶來說也同樣有, 很多爸媽覺得寶寶小, 談不上什麼尊重。 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寶寶更容易尊重和理解別人, 下面介紹寶寶不可觸碰的七大雷區, 你踩中了嗎?

雷區五:身體缺陷是敏感的話題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 儘管是“明擺”著的, 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 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 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 也會讓孩子不快。

Advertisiment

孩子自己的私房錢

雷區六:侵犯“私人領地”

幼兒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 並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 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 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雷區七:孩子自己的“私房錢”

儘管幼兒並不愛錢, 也不懂得理財, 但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算”, 甚至占為己有, 孩子也會感到自己的隱私沒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孩子愛招欠

    不知孩子多大了.如果還是個小寶寶的話那恭喜你有個聰明的寶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適時地引導他.這裡有個跟寶寶講大道理的方法可以借鑒一下.1公平--遊戲時遵守規則;簡單的教導:不要用“作弊”、“耍賴”這些... [詳細答案]

  • 5回答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對於3-5歲的孩子來說,想讓他們愛上學習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就是玩,可以把孩子需要掌握或要學習的知識融入到遊戲當中。這樣就是可以吸引孩子愛上學習的了。 [詳細答案]

  • 1回答

    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心理影響?

    當然也只是限於拍下小手或者屁股!或者是腳底板!表示一下媽媽現在很生氣!好溫柔的打啊 [詳細答案]

  • 2回答

    有什麼辦法能孩子愛吃飯

    不要過分擔心孩子不吃東西,只要他身體健康,沒有生病便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孩子餓了,他自然會吃。孩子的胃口不可能每頓都一樣,不要強求孩子一定要吃多少。除考慮營養以外,孩子的食物還要注意色、香、味俱全。...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孩子愛和別人搶玩具怎麼辦?

    孩子大都有這樣的特點,不管自己手裡的玩具多精彩,總覺得別人手裡的玩具更好,“搶來的”才是最好玩的。這個時候不要當時打擾寶寶的“雅興”,但是過後一定要及時糾正並引導寶寶學會分享。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