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愛頂嘴怎麼辦?五招收服孩子愛頂嘴

“請問楊老師, 我孩子讀初中, 對他說話, 他常常假裝沒聽到, 要不然就回嘴:“你很煩耶!”請問我該怎麼辦?”

青少年愛頂嘴, 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沒能順利轉型, 就會嘮叨, 孩子也會長不好。 打個比方, 你把幼苗種在栽培箱裡, 結果它長大了, 你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 它能不長歪嗎?你必須移開保護罩, 讓它在自然環境裡茁壯, 才能順利轉型。

舉個例子, 現在許多孩子有過敏體質, 父母經常提醒孩子不能吃冰。 孩子還小時, 只要父母不買, 他就沒得吃。 初中以後有辦法嗎?他下課去買冰, 喝完再回來, 你還真的不知道呢。

Advertisiment
父母不轉型肯定落得嘮叨之名。 至於如何轉型?我提五招供大家參考:

第一, 體認“嘮叨其實為自己”。

孩子日漸長大, 同儕的影響愈來愈大, 父母則逐漸式微, 頂嘴就是不想被管那麼多。 這很自然。 可是對父母來說, 就很痛苦。 當你發現裡子漸失, 卻還想贏得面子, 就會嘮叨。 這嘮叨, 是試圖要拉住過去那個親子關係, 留住那段甜蜜時光。

很多父母會說, “可就因為是你媽, 我才講你。 誰會像我那麼關心你?”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永遠都是孩子的需要;可是父母必須體認到, 表達關愛, 一次就夠了;一直講, 是希望孩子聽你的。 而這招, 已經完全無效。

但也不需要賭氣收回關愛, 一句話都不說。 很多父母就這樣忍三天, 不講;然後孩子覺得愧疚、害怕你不愛他,

Advertisiment
就設法找臺階下;於是過了一段短暫蜜月期, 接著你又開始嘮叨, 孩子繼續頂嘴不耐。 大多數家庭每天都上演這種戲碼。

孩子這麼大了, 你說的道理他不會不懂。 何況你教那麼多年了, 他依然故我, 你繼續老把戲, 不嘗試換新招, 怎麼會有效。

父母表達關愛, 但要尊重青少年的獨立判斷跟自主行動。 譬如說, 天氣冷, 你提醒孩子帶外套, 孩子要不要帶, 隨他。 他自己冷了, 下次就會注意;如果怎麼冷都無所謂, 表示他體質好, 你也不用煩惱。 只要不至於產生嚴重後果的決定, 你可以表達關懷, 但一句就夠了, 然後尊重他的獨立自主。 如此, 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 也明白你無意壓迫他, 就不會頂嘴, 也不會嫌你煩。

Advertisiment

第二, 默念“孩子獨立真可喜”。

父母要常念這個魔咒。 記住這句話, 就不會那麼難受。 父母通常因為焦慮擔憂, 所以要不停的關照孩子。 也許孩子走的這條路不見得順, 可能會出問題。 但他在這個關卡願意嘗試追求獨立, 將來才有辦法真的作主;若他一切順服你, 等大了, 該獨立還不獨立, 你就累了。

第三, 宣佈“習慣調整慢慢來”。

愛也是一種習慣。 孩子小時候, 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 好不容易習慣成自然, 孩子卻長大了, 父母又得改變習慣, 這真是上天給父母的功課。 你可以跟孩子說, “不好意思, 我已經習慣了, 畢竟這樣關照你十幾年了, 突然要改, 好難喔!”。

即使被稱為專家的我, 好像頗能洞悉各個階段, 該給孩子什麼樣的自由,

Advertisiment
但大女兒剛上大學時, 我家也上演類似的故事。

大女兒高中時, 因學校遠、功課重, 夜自習結束, 我總習慣打電話給她, 確認她怎麼回家。 大一剛開始她因為社團活動晚歸時, 雖然是談過、許可的, 但九點一到, 我就會不自覺的奪命連環call。 對這個年齡的青年真是干擾, 她實在煩了, 就問“是不放心;或者雖然答應, 可是內心不希望她晚歸”。

我仔細想, 其實很樂意給她自由的, 為何時間到, 就忍不住會打電話?後來我跟女兒說, “媽媽真的認為, 而且很願意, 只要趕上山區小巴最後一班回家, 都沒問題。 但媽媽已經習慣, 九點還沒消息, 就要打電話確認你的狀況, 不好意思啊!”我說了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也請她提醒我。 一段時日之後, 慢慢的,

Advertisiment
我不再急著打電話, 也覺得輕鬆許多, 不用時時掛念她幾時回家。

我認為要青少年瞭解父母的心, 那父母就要學習用好的方式, 坦誠的讓孩子知道你的狀況。 父母只要能坦承, 青少年其實還是很愛父母、很能包容父母的。 甚至請孩子適時提醒自己;時間久了, 就會成功轉型。 轉型是需要時間的。

第四, 牢記“有效規範的三要”。

成功管教的配方有五個元素:瞭解、接納、引導、規範與欣賞。 不同年齡層, 配方的元素比例不太一樣。 孩子未成年之前, 有些行為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和規範, 以下三個要點供父母參考:

要以行動取代嘮叨。 譬如孩子說好玩電腦的時限到了, 他還沒關;你不要在遠遠的地方, 隔空喊話嘮叨不停。 跟他說時間到了, 同時走到他身旁明確要求關機,用行動取代嘮叨。

要善用客觀的事實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因此管教青春期的孩子,要引用更多客觀的事實資訊,而不是“我是你老媽(或老爸),所以要聽我的??”

要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父母不做什麼也自然發生的後果叫做“自然的後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後果。如果那個後果對孩子有意義、有用,那不勞你多說,孩子自然會改。你就讓這個自然後果去教他,比你直接管他有用得多。

又比方說,很多孩子考試常常粗心大意,少拿分。該得分沒得分,除非他已經放棄自己,或故意要考壞來氣你,每個孩子都會懊惱,這就是“自然後果”了。父母一罵“你就是粗心大意!”為了保住面子,孩子肯定反彈,“我哪有粗心,我都檢查五次了!”

這時,同理他的感受就好,“一不注意就掉了五分,你一定很懊惱!”這是表明你知道他面對自然後果的感受,也會讓孩子擁有下次想改進的動力。

問題是有些事情經不起自然後果,例如吸毒。這時就必須運用剛剛提到的“善用事實資訊”,讓他瞭解為什麼要規範。譬如說孩子晚歸、跟朋友出去,如果不讓家長明確知道跟哪些人去哪些地方做什麼等,家長就不能答應。換言之,如果違背這個規範,下次可能某些自由就要被限制,這叫做“合理的後果”。

我常碰到國高中生,說社團有事,要跟同學出去,或去同學家住,父母關切是去誰家,這是合理的要求。但孩子就不講,這時你可以引用事實資訊告訴他,因為現在毒☆禁☆品氾濫、社會新聞頻傳,雖然我願意給你自由,可是你至少要讓我知道去誰家。我要打個電話跟對方父母聯繫一下,謝謝對方,這樣比較禮貌,也確認對方父母確實知道。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能遵循規範,一點也不願意妥協,後果就是不能去。合理的後果就是有選擇性,如果選擇這個,會有這樣的結果,你必須配合;如果你選擇那樣,就有另一個後果,你也要接受。

最後,切記“親子對談有四不”。

青少年最討厭的嘮叨有:

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

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青少年反彈。

不要否定孩子。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會更想頂嘴、堅持到底。

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孩子長大,父母要隨著調整。以上五招讓你親子關係升級、完全收服頂嘴。

同時走到他身旁明確要求關機,用行動取代嘮叨。

要善用客觀的事實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因此管教青春期的孩子,要引用更多客觀的事實資訊,而不是“我是你老媽(或老爸),所以要聽我的??”

要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父母不做什麼也自然發生的後果叫做“自然的後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後果。如果那個後果對孩子有意義、有用,那不勞你多說,孩子自然會改。你就讓這個自然後果去教他,比你直接管他有用得多。

又比方說,很多孩子考試常常粗心大意,少拿分。該得分沒得分,除非他已經放棄自己,或故意要考壞來氣你,每個孩子都會懊惱,這就是“自然後果”了。父母一罵“你就是粗心大意!”為了保住面子,孩子肯定反彈,“我哪有粗心,我都檢查五次了!”

這時,同理他的感受就好,“一不注意就掉了五分,你一定很懊惱!”這是表明你知道他面對自然後果的感受,也會讓孩子擁有下次想改進的動力。

問題是有些事情經不起自然後果,例如吸毒。這時就必須運用剛剛提到的“善用事實資訊”,讓他瞭解為什麼要規範。譬如說孩子晚歸、跟朋友出去,如果不讓家長明確知道跟哪些人去哪些地方做什麼等,家長就不能答應。換言之,如果違背這個規範,下次可能某些自由就要被限制,這叫做“合理的後果”。

我常碰到國高中生,說社團有事,要跟同學出去,或去同學家住,父母關切是去誰家,這是合理的要求。但孩子就不講,這時你可以引用事實資訊告訴他,因為現在毒☆禁☆品氾濫、社會新聞頻傳,雖然我願意給你自由,可是你至少要讓我知道去誰家。我要打個電話跟對方父母聯繫一下,謝謝對方,這樣比較禮貌,也確認對方父母確實知道。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不能遵循規範,一點也不願意妥協,後果就是不能去。合理的後果就是有選擇性,如果選擇這個,會有這樣的結果,你必須配合;如果你選擇那樣,就有另一個後果,你也要接受。

最後,切記“親子對談有四不”。

青少年最討厭的嘮叨有:

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

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青少年反彈。

不要否定孩子。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會更想頂嘴、堅持到底。

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孩子長大,父母要隨著調整。以上五招讓你親子關係升級、完全收服頂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