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懂禮貌小處培養很重要

場景1 打斷別人說話的安安

老師正和一位家長說話, 4歲的安安走了過來:“老師, 我的鞋帶松了。 ”老師並沒有馬上幫他, 而是溫和地說:“安安, 你看, 老師正在與天天的媽媽講話, 等我們講完了再幫你好嗎?”安安乖乖地等在旁邊, 老師很快結束了談話, 邊系鞋帶邊認真地告訴他:“打斷別人的談話是不禮貌的。 ”

現在的孩子太容易得到滿足, 以自我為中心, 當別人在交談的時候, 他往往會不顧場合、不顧情況地打斷別人的談話。 在家裡也就罷了, 可是在公共場合老出現這樣的情況確實是令家長頭痛的一件事情。

Advertisiment

為你支招:應該注意的是父母千萬別在孩子插嘴時立刻回答他們, 不妨心平氣和又非常認真地告訴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 ”如果孩子一插嘴, 你立刻作出應答的話, 孩子會以為這種行為沒有什麼不對, 自然會重複這樣的行為。 在你的談話告一段落後, 要主動問孩子:“你想做什麼?我現在可以來幫你。 ”這會讓孩子明白, 當大人結束談話後才能聽他說話, 與他交流。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與孩子形成一種默契。 比如說, 當你與人交談時, 孩子如果想跟你說話, 他可以跑來捏捏你的手, 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輕輕回捏一下, 表示你知道了, 會儘快幫助他解決。 在這種肢體語言中, 捏手的動作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暗語,

Advertisiment
這種只有父母和孩子才明白的語言也許可以説明一些迫不及待的孩子。

場景2 不打招呼的靖靖

週末家裡來客人, 媽媽對靖靖說:“靖靖, 快叫叔叔阿姨好。 ”靖靖看了客人一眼, 扭頭就回房間, 留下尷尬的媽媽。 孩子這麼沒有禮貌, 真讓媽媽覺得臉上無光。

見到人會微笑, 會主動問候, 是最基本的禮貌, 但孩子卻不是每次都能這麼做, 常讓一旁的大人乾著急。

為你支招:父母在會客前最好事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 讓他們有心理準備, 甚至可先練習一下。 見了客人, 一定要留時間給小孩主動打招呼, 而不是大人只顧自己忙著招呼、說話, 而忘了孩子的存在。 當然也不能急著催孩子打招呼或者是強求他叫人,

Advertisiment
更不要罵孩子, 否則只會更加尷尬。 如果孩子真的很害羞或者怯場, 也可以讓他點點頭或者向客人微笑。

客人離開後, 父母要讚賞孩子今天的表現, 例如“你今天叫‘叔叔阿姨’叫得好大聲, 很好。 ”甚至可以送點小禮物作為獎勵。

日常交往是培養孩子禮儀的絕好機會, 生活中的你來我往是必不可少的。 當有客人來訪, 或到別人家做客時, 家長就可以利用這種機會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

場景3 不肯說“對不起”的大衛

幼稚園裡正在活動, 文文專心地搭積木, 大衛跑過來, 把文文精心搭起來的“大樓”碰倒了。 “我不是故意的。 ”大衛居然先替自己辯解了。 老師看到後堅持要他向文文說對不起, 並提醒他:“上次, 雷雷不小心把你的積木撞倒了,

Advertisiment
他也不是故意的, 但你很難受, 記得嗎?”大衛若有所思, 猶豫了幾秒鐘, 還是向文文道歉了。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一切在孩子看來似乎都是理所應當的, 作為父母, 你也這麼認為嗎?是時候讓孩子學會用“請”、“謝謝”、“對不起”了。

為你支招:不論生活中或遊戲中, 只要孩子與人接觸, 父母就可以用一切機會使用“請”和“謝謝”, 如吃飯的時候對孩子說:“請給我湯匙。 ”孩子拿給你後也別忘了說“謝謝”。 到超市購物, 鼓勵孩子付款後對售貨員說“謝謝”、“再見”。 如果希望小孩有良好的禮貌用語使用習慣, 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 模仿是幼兒在交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同時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每天出門都能主動向社區的工作人員問好, 相信孩子也一定習慣使用這些禮貌用語, 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場景4 喜歡“獨佔”的冬冬

過年了, 親戚們都聚在一起聊家常。 孩子們也難得聚到一起玩耍, 冬冬還慷慨地把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拿出來給弟弟妹妹們玩。 “哇……”突然間妹妹大哭, 原來是冬冬在跟她搶一個洋娃娃, 妹妹搶不過, 只能哭了。

現在的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 所有的東西理所當然歸孩子一人獨有, 什麼都是“我的”。 似乎他不需要與別人分享什麼, 從一出生就已經習慣了獨佔。

為你支招:因為只有一個孩子, 所以有時候父母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讓給孩子一人享用。 有時候孩子誠心誠意請父母分享, 比如請媽媽吃一塊蛋糕, 但是媽媽卻不肯接受,拒絕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意識。

所以,首先父母不用拒絕孩子的心意,他願意把自己碗裡的糕點分給你吃,你就接受吧。如果你碗裡也有一種糕點,也請孩子吃一個,本來一個人獨佔的時候只能吃到一種味道,但是如果兩個人能分享各自碗裡的糕點,那麼每個人就能吃到兩種味道了。在幾個孩子一起遊戲的時候,也可以要求孩子們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該等候的等候、該輪流的輪流,引導他與人分享、學會等候。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的話,可以對他說:“等電視裡的這首歌放完後就輪到你玩,好嗎?”給他一點時間,別太擔心,孩子們總有一天會學會分享,只是現在你還需要耐心地給他們當當裁判。因為一個自私任性的孩子不會被同伴接受,要贏得大家的喜愛,就必須懂得分享與自控。

但是媽媽卻不肯接受,拒絕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意識。

所以,首先父母不用拒絕孩子的心意,他願意把自己碗裡的糕點分給你吃,你就接受吧。如果你碗裡也有一種糕點,也請孩子吃一個,本來一個人獨佔的時候只能吃到一種味道,但是如果兩個人能分享各自碗裡的糕點,那麼每個人就能吃到兩種味道了。在幾個孩子一起遊戲的時候,也可以要求孩子們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該等候的等候、該輪流的輪流,引導他與人分享、學會等候。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的話,可以對他說:“等電視裡的這首歌放完後就輪到你玩,好嗎?”給他一點時間,別太擔心,孩子們總有一天會學會分享,只是現在你還需要耐心地給他們當當裁判。因為一個自私任性的孩子不會被同伴接受,要贏得大家的喜愛,就必須懂得分享與自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