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 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 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 “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
為什么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后還依賴父母生活的“啃老族”?幼兒教育專家認為, “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
教育不當易致“啃老”
現在人們對中小學教育已經十分重視, 但是對于幼兒教育關注不夠。 實際上, 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方式, 會直接影響成年以后的行為方式。
Advertisiment
幼兒教育專家李俊杰認為, 如果孩子都好幾歲了, 父母還給孩子喂飯;或者當孩子自己吃飯把飯灑出來時, 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糾正動作, 而是對孩子大聲呵斥, 這對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打擊。 而對兒童正常行為的壓制和約束, 不利于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品格。 長此以往, 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 做事情畏首畏尾。
根據學前教育理論來看, 正常情況下, 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以前基本定型, 如果兒童6歲以前養成過多依賴父母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你的孩子會成為“啃老族”嗎?
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類人:
一是大學畢業生, 因就業挑剔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約占20%;二是以工作不適應等為由而離職者, 占10%左右;三是“創業幻想型”青年, 他們有強烈的創業愿望, 卻沒有目標, 缺乏真才實學, 總是不成功, 而又不愿打工, 約占20%;四是頻繁跳槽, 最后找不到工作, 占10%;五是下崗的年輕人, 他們習慣于用過去輕松的工作與如今緊張繁忙的工作相比,
Advertisiment
“啃老族”的年齡都在23歲~30歲之間。 而這群孩子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比如怕吃苦、眼高手低等等, 這些特點跟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無關系。
對照一下你的教養方式, 看看你的孩子成為“啃老族”的風險有多大:
1.我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
2.看到孩子受委屈我就受不了。
3.我對孩子從來就是百依百順。
4.我從來不責怪孩子。
5.我的孩子是完美的。
6.孩子小的時候常用哭鬧逼我給他買東西, 我也無可奈何。
7.我不會讓孩子去參加野外訓練之類的活動。
8.我反對磨難教育。
9.我的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
Advertisiment
10.我的孩子是最棒的, 我們都知道這一點。
11.孩子遇到困難, 我們做家長的是一定要幫的。
選擇“是”越多, 說明你的教育方法中的不合理因素越多, 你的孩子將來變成“啃老族”的危險也就越大。 及早地改變你的教育方法對于你的家庭和你的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避免孩子成為“啃老族”
避免孩子會成為“啃老族”, 正確的教育方式有:
孩子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適當讓孩子受點委屈沒什么不好。
對孩子的要求應該一分為二, 合理的采納, 不合理的修改甚至拒絕。
孩子有錯的時候, 放棄責怪孩子是放棄教育的機會。
沒有孩子是完美的, 完美的孩子是完美的教養方式下產生的。
從孩子第一次用哭鬧的行為作為要挾的時候就不能遷就他,
Advertisiment
磨難教育是一種值得認同的教育理念。
只是成績好的孩子未必將來成就高。
孩子是最棒的, 這一點你要深埋心里, 不要讓孩子產生任何不可一世的想法。
孩子遇到困難時, 家長不妨讓他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