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成長,“放養”or“圈養”?

“放養”和“圈養”成為不少家長口頭上經常出現的詞語, “圈養”怕不利於孩子成長, “放養”又擔心從小缺少管教, 太野蠻沒教養。 那麼, 在教育孩子的收放之間, 到底該“放養”還是“圈養”?在生活中, 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做呢?一起來看看星寶寶媽媽家家長們的意見吧。

圈養和放養相結合, 不同的年齡階段, 側重不同

星媽—嘟嘟媽媽:

對孩子是圈養好, 還是放養好?家長怕對孩子圈養得多了, 造成孩子膽小、不自信;如果放養, 又怕孩子受到傷害或者沾染了壞習慣。 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受挫折, 盡己所能保護孩子, 殊不知,

Advertisiment
這種不讓他吃虧的保護, 到頭來很容易讓孩子變成一個懦夫。 小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有勇氣去犯錯誤, 同時也更有勇氣去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個人的意見是:家長最好採取圈養和放養相結合的方式, 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 圈養和放養有不同的側重。

在孩子3歲前, 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都較弱, 這個時候當然是圈養大於放養。 父母對孩子細心的呵護, 慢慢地教孩子基本的能力, 像走路, 說話, 吃飯等等, 這整個過程都是圈養占重要的比例。 等孩子慢慢接受並適應這些技能後, 放養就要適當地開始了, 孩子對所有的事物都抱有好奇心, 應該放手讓他去探索。

等孩子3周歲了,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 自我保護意識也增強了,

Advertisiment
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像自己穿衣、刷牙等等, 這個時候, 父母需要的是耐心, 在旁指導孩子就可以了, 不要看孩子做不好, 就想代勞, 這就是放養的開始。 不過, 孩子太小, 對外界的事物認知沒有是非判斷能力,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導, 給孩子身教言傳的指導, 為以後孩子完全的放養打好基礎。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主要還是圈養模式和開始嘗試性地進行放養。

3歲以後, 孩子開始上幼稚園了, 這個階段就是完全放養的開始。 父母要放手讓孩子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適應和小朋友、和老師之間的相處之道, 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自己學習。 但不是說圈養就不要了,

Advertisiment
孩子放學後, 父母還是要針對性地問問孩子的生活。 針對孩子碰到的不同問題, 聽聽孩子的想法, 給以正確引導。 3歲以後放養孩子, 讓他凡事自己經歷, 自身嘗試和磨練, 通過困難和挫折, 孩子才會體會到生活的甜酸苦辣, 從而健康生活。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 孩子越來越渴望獲得“自由”, 如果家長採取圈養的方式, 勢必會壓抑孩子, 阻礙孩子的發展。

星媽—李心睿媽媽:

放養會讓孩子自由, 在她的不斷探索中, 行為處事能力都變的獨立。 圈養能教孩子懂規律, 在家長、老師的諄諄教導下, 孩子能更快適應社會規則。 其實我個人認為對孩子的教養沒有絕對的放養也沒有絕對的圈養, 應該是兩種相結合的方式才是比較好的教養方式,

Advertisiment
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來調節放養和圈養的比例。

孩子1-3歲時需要學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如行走、吃飯、說話……因此這個時期主要是圈養。 孩子3-6歲時開始有了自己初步自我意識的思維, 有一定的基本自理能力, 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孩子7-12歲開始走向自己同齡人的社會圈, 在學校每天都會接觸和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識, 思維活躍、自我意識超強, 這個時期放養和圈養要緊密結合。 圈養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孩子的思維和行動, 而是教孩子如何去辨別是非, 引導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模式, 學會一些自我保護方式。 而這時的放養是讓孩子直觀的接觸社會, 初步開始學習如何獨立。

Advertisiment

給孩子自由, 要鬆弛有度

星媽—思琦媽媽:

一直覺得帶孩子就像放風箏, 我們家的孩子我會給予她最大化的自主權, 但是會密切注意她的動向, 當發現她的方向偏了一點時我會幫忙拉一拉。 平時生活中我和寶爸也很注重以身作則, 這樣孩子耳濡目染也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星媽—丫丫媽媽:

要像放牛一樣, 不是說孩子是牛, 要像放牛那樣, 既要圈養, 又要在一定時間出去放養, 教育孩子要鬆弛有度, 看得太緊了孩子會有叛逆心理, 嫌大人囉嗦, 但是看的太松了, 這樣又沒人管他, 遲早要學壞掉,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當前的問題, 看看孩子做這件事是對自身有益的還是有弊!即使受傷也要讓他去嘗試, 看得太緊的話還不如養一條寵物狗在身邊 。

星媽—兜兜媽:

我個人的觀點是:對孩子完全圈養或放養,都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的成長,我們當家長的關鍵在於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儘量尊重他的意願,給他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去做他自己認為最喜歡的事,在他做錯事或做出錯誤決定時,及時指出來,該批評時要批評,以便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所以就得學會鬆弛有度~

星媽—小灰灰媽:

在有關孩子的事情的時候我都會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在孩子選擇的不正確的時候我會在旁給予建議,然後孩子就很自然的接受了。但同樣,在需要批評時我會一點也不心疼的批評她,乖巧時我也可以很疼愛她。娛樂的時間我也可以讓她放縱,但前提是把老師佈置的作業給完成了再玩。

放養圈養無絕對,家長耐心引導最重要

星媽—文文媽:

如今社會上都在討論孩子應該放養還是圈養,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圈養和放養沒有哪個有絕對性。還是要根據每個小孩的特點,個性,或者他的偏好,才能很好的,有準確性的引導孩子。

譬如,從孩子會走路和會說話開始,有些家長就任意放縱孩子在家裡也好,在外面也好,讓他/她隨意妄為,他想怎麼活動就怎麼活動,其實不然,應該在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慢慢的引導他了,如別人給自家小孩動西時,家長要主動引導孩子說謝謝,這個叫禮貌,以後孩子會慢慢養成習慣的。當初我家寶寶(他1歲時還不會說話),當有人給他東西時,他會先對著別人一笑,然後雙手拱在一起就算謝謝啦!我們看了覺得他好可愛啊!現在寶寶不管是給他東西或者讓座位元給他,他都會主動說謝謝。

又譬如,到外面遊樂場玩時,很多小朋友都會搶著玩,不管別的小朋友,而這些小朋友的家長也不管,就讓他們的孩子放任,好像覺得小朋友就應該放任自由,還顯示出他們家小孩本身大呢!其實,作為家長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爭搶時可以對著自家小孩耐心的引導他說,你們都為了玩這一個玩具,大家可以排隊輪流玩;又或者幾個小朋友組成一組玩,讓他們從小有團隊的概念。

其實對於男孩也好女孩也好,不一定非要圈養/散養,而是在孩子每個階段家長要慢慢的,耐心的,引導孩子,雖然有時和他說很多道理或規矩,他不能馬上接受或理解,你每天說他也就每天接受這些資訊,這其實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急不來,到後來,你會慢慢發現,哇,我家寶寶好有禮貌,好懂事哦! 因為在我家裡我和我的寶寶從小就開始和他說規矩和道理,現在已經6歲了,基本習慣已經養成得不錯。

“放養”不等於不教養,父母的言行舉止應起到表率作用

星媽—倆寶媽:

放養教育,就是儘量讓孩子們能在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多一點的地方進行感性及理性的練習及指導。放養,能使孩子充分發揮想像盡情享受童年的快樂,讓孩子自己更好得飛翔!

對此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的家長,給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儘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

孩子從小應有自己的同齡人群體,不要僅僅成為大人的“玩物”和附屬品;父母應該像高明的教練,對孩子進行科學的 “馴養”,才能塑造真正的“千里馬孩子進行活動時,給些正面準確的鼓勵,讓他們的行為得到正確取向的信號,這是認識教育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就是認定教育。認定教育是人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認定的好壞,會影響孩子們以後的行為取向,甚至可以決定孩子們一生的命運。

我覺得在幼稚園階段,以孩子身體健康為主,放養比圈養好。更多地放開孩子的手,讓他自由地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探索,對成長有益。

圈養我個人認為就是固步自封,平時只讓孩子接觸自己家的人,其它人等全部都排除在外,小小年齡的孩子們從小起就養成了一個內向甚至木納的性格,沒有一個長輩不愛自己的下一代,但我們很多人都說這樣有點過,這不是愛,而是害,難道幾十歲的老人一世都要跟著孩子、護著孩子嗎?難道世界上都是風和日麗沒有烈日沒有狂風暴雨嗎?相信沒有一個溫室裡面能長出參天的大樹的?

放養當然也不是無謂的放手,全盤交由還在繈褓中嗷嗷待哺的寶寶們讓其自生自滅,父母及家人的意義特別重要,父母不僅僅是監護人,父母還是每個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師,每個細微的言行舉止,都將是年幼孩子模仿及學習的榜樣。誠然,不愛說話的父母絕對帶不出性格外向的孩子,反之,也一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性的,所以,無論是圈養還是放養,首先要教好自己,只要是與孩子在一起的那刻,一定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無意間不小心的小動作,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都會留下永生難以磨滅的印象與記憶。

育兒專家的話:

“放養”和“圈養”兩者各有利弊,各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習慣於“圈養”的家長,適當增加孩子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讓其從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而習慣“放養”的家長,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不要放任自流,在孩子做錯事或做出錯誤決定時,也要及時指出來,該批評時要批評,以便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星寶寶每日話題精選

親,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趕快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打賞吧!激勵我們編輯更多、更好的文章!

星媽—兜兜媽:

我個人的觀點是:對孩子完全圈養或放養,都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的成長,我們當家長的關鍵在於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儘量尊重他的意願,給他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去做他自己認為最喜歡的事,在他做錯事或做出錯誤決定時,及時指出來,該批評時要批評,以便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所以就得學會鬆弛有度~

星媽—小灰灰媽:

在有關孩子的事情的時候我都會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在孩子選擇的不正確的時候我會在旁給予建議,然後孩子就很自然的接受了。但同樣,在需要批評時我會一點也不心疼的批評她,乖巧時我也可以很疼愛她。娛樂的時間我也可以讓她放縱,但前提是把老師佈置的作業給完成了再玩。

放養圈養無絕對,家長耐心引導最重要

星媽—文文媽:

如今社會上都在討論孩子應該放養還是圈養,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圈養和放養沒有哪個有絕對性。還是要根據每個小孩的特點,個性,或者他的偏好,才能很好的,有準確性的引導孩子。

譬如,從孩子會走路和會說話開始,有些家長就任意放縱孩子在家裡也好,在外面也好,讓他/她隨意妄為,他想怎麼活動就怎麼活動,其實不然,應該在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慢慢的引導他了,如別人給自家小孩動西時,家長要主動引導孩子說謝謝,這個叫禮貌,以後孩子會慢慢養成習慣的。當初我家寶寶(他1歲時還不會說話),當有人給他東西時,他會先對著別人一笑,然後雙手拱在一起就算謝謝啦!我們看了覺得他好可愛啊!現在寶寶不管是給他東西或者讓座位元給他,他都會主動說謝謝。

又譬如,到外面遊樂場玩時,很多小朋友都會搶著玩,不管別的小朋友,而這些小朋友的家長也不管,就讓他們的孩子放任,好像覺得小朋友就應該放任自由,還顯示出他們家小孩本身大呢!其實,作為家長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爭搶時可以對著自家小孩耐心的引導他說,你們都為了玩這一個玩具,大家可以排隊輪流玩;又或者幾個小朋友組成一組玩,讓他們從小有團隊的概念。

其實對於男孩也好女孩也好,不一定非要圈養/散養,而是在孩子每個階段家長要慢慢的,耐心的,引導孩子,雖然有時和他說很多道理或規矩,他不能馬上接受或理解,你每天說他也就每天接受這些資訊,這其實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急不來,到後來,你會慢慢發現,哇,我家寶寶好有禮貌,好懂事哦! 因為在我家裡我和我的寶寶從小就開始和他說規矩和道理,現在已經6歲了,基本習慣已經養成得不錯。

“放養”不等於不教養,父母的言行舉止應起到表率作用

星媽—倆寶媽:

放養教育,就是儘量讓孩子們能在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多一點的地方進行感性及理性的練習及指導。放養,能使孩子充分發揮想像盡情享受童年的快樂,讓孩子自己更好得飛翔!

對此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的家長,給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儘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

孩子從小應有自己的同齡人群體,不要僅僅成為大人的“玩物”和附屬品;父母應該像高明的教練,對孩子進行科學的 “馴養”,才能塑造真正的“千里馬孩子進行活動時,給些正面準確的鼓勵,讓他們的行為得到正確取向的信號,這是認識教育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就是認定教育。認定教育是人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認定的好壞,會影響孩子們以後的行為取向,甚至可以決定孩子們一生的命運。

我覺得在幼稚園階段,以孩子身體健康為主,放養比圈養好。更多地放開孩子的手,讓他自由地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探索,對成長有益。

圈養我個人認為就是固步自封,平時只讓孩子接觸自己家的人,其它人等全部都排除在外,小小年齡的孩子們從小起就養成了一個內向甚至木納的性格,沒有一個長輩不愛自己的下一代,但我們很多人都說這樣有點過,這不是愛,而是害,難道幾十歲的老人一世都要跟著孩子、護著孩子嗎?難道世界上都是風和日麗沒有烈日沒有狂風暴雨嗎?相信沒有一個溫室裡面能長出參天的大樹的?

放養當然也不是無謂的放手,全盤交由還在繈褓中嗷嗷待哺的寶寶們讓其自生自滅,父母及家人的意義特別重要,父母不僅僅是監護人,父母還是每個孩子最早、最好的老師,每個細微的言行舉止,都將是年幼孩子模仿及學習的榜樣。誠然,不愛說話的父母絕對帶不出性格外向的孩子,反之,也一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性的,所以,無論是圈養還是放養,首先要教好自己,只要是與孩子在一起的那刻,一定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無意間不小心的小動作,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都會留下永生難以磨滅的印象與記憶。

育兒專家的話:

“放養”和“圈養”兩者各有利弊,各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習慣於“圈養”的家長,適當增加孩子與同齡人的交往機會,讓其從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而習慣“放養”的家長,要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不要放任自流,在孩子做錯事或做出錯誤決定時,也要及時指出來,該批評時要批評,以便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星寶寶每日話題精選

親,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趕快長按下面的二維碼打賞吧!激勵我們編輯更多、更好的文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