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我們總是從一些偉大的思想者的作品中, 覓得一些寶貝。 為人父母後, 有的東西讀起來才更有體會。 若是要一個沒有做父母的人來讀, 應該更多的是一種嚮往。 而我們讀著, 讀著, 就好像讀到了自己。

非常喜歡這首泰戈爾的詩歌《孩童之道》, 譯者是鄭振鐸先生。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願意, 他此刻便可飛上天去。

他所以不離開我們, 並不是沒有緣故。

他愛把他的頭倚在媽媽的胸間, 他即使是一刻不見她, 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 雖然世間的人很少懂得這些話的意義。

他所以永不想說, 並不是沒有緣故。

Advertisiment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要學習從媽媽的嘴唇裡說出來的話。 那就是他所以看來這樣天真的緣故。

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 但他到這個世界上來, 卻像一個乞丐。
他所以這樣假裝了來, 並不是沒有緣故。

這個可愛的小小的裸著身體的乞丐, 所以假裝著完全無助的樣子, 便是想要乞求媽媽的愛的財富。

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裡, 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

他所以放棄了他的自由, 並不是沒有緣故。

他知道有無窮的快樂藏在媽媽的心的小小一隅裡, 被媽媽親愛的手臂所擁抱, 其甜美遠勝過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

他所以要流淚, 並不是沒有緣故。

雖然他用了可愛的臉兒上的微笑,

Advertisiment
引逗得他媽媽的熱切的心向著他, 然而他的因為細故而發的小小的哭聲, 卻編成了憐與愛的雙重約束的帶子。

每次讀著這首詩歌, 幾乎感動落淚……

孩子對父母的愛就是這樣的, 讓人動容。

他們來臨人間, 愛著自己的父母, 熱烈地期盼著你的愛和回應。

我們總是會看到幾個月的寶寶看到媽媽時的歡欣雀躍, 那是天性使然。

也看到孩子喃喃學語, 跟我們說著話。

我們要知道, 孩子的依戀是有緣故的。

孩子的哭鬧是有緣故的。

孩子那小小的任性是有緣故的。

所謂的孩童之道, 就是父母道。

只是很多時候, 無知而懵懂地父母一次次傷害, 或者一次次地誤導

你不懂我, 怎麼愛我?

父母要懂孩子, 才能說愛孩子。

孩子應該是上天給予每一位父母最好的禮物,

Advertisiment
沒有之一。

而父母也是這世間最重要的老師, 沒有之一。

一個優秀的人之所以成才, 總是離不開童年裡那些影響他最深的人。

前段時間讀《人類簡史》, 裡面寫到的一段話特別讓我感觸:

“人類出生的時候尚未發育完全, 比起其他動物, 也就更能夠用教育和社會化的方式加以改變。 大多數哺乳動物脫離子宮的時候, 就像是已經上釉的陶器出了窯, 如果還想再做什麼調整, 不是刮傷, 就是碎裂。 然而, 人類脫離子宮的時候, 卻像是從爐裡拿出了一團剛熔化的玻璃, 可以旋轉、拉長, 可塑性高到令人歎為觀止。 ”

可以看到, 我們人的可塑性。 這是多麼重要的肯定。

因為這樣才讓我們為之精神振奮。

如果有人跟你說,

Advertisiment
人生來就不可變, 壞胚子就是壞胚子, 好孩子就是好孩子。

那簡直就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在孩子成長路上, 這個可塑性的教育任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

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不與童年息息相關。

所謂的孩童之道, 就是父母道。

因為沒有孩童就沒有父母這個身份。

而有了孩子, 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

更是一個人生命的昇華。

讓我們在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 好好地愛著。

不要焦慮, 無需害怕。

時間會幫你的大忙, 只要你願意學習, 靜心守候。

比如孩子的敏感期, 必須有充分的耐心去等待。

記得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出門, 必須他來開門, 然後安排大家出門的秩序。

一年過去了, 早就對誰開門不在乎了。

Advertisiment

他開始在乎一個細節的完美, 近乎執拗地要求完美。

他開始從繪本裡找自己認識的字, 開始讀恐龍給他寫的信(其實是我寫給他認字的小方法, 我會寫一些他認識的字, 邀請他去做客吃東西, 吃貨寶寶是抗拒不了的, 恨不得能全認識就好)。

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來臨, 一次又一次陪孩子度過。

養育孩子的路上, 如果有人跟你說聽一堂課就能掌握養育之道。

那肯定是一個坑, 不要信。

過去我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 從一個新手爸爸成長為一個入門級奶爸。

很多朋友也在平臺跟隨了近兩年。

從每一天的分享中收穫一點, 從實際的教養中感悟一點。

改變自己, 自我修行之後才一步步的自信起來, 得心應手起來, 但還是有不少的問題湧現。

育兒的路上,不要祈求有什麼捷徑。

就好像我們不可能奢望孩子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成長是一天又一天的積累,沒有捷徑可走。

只要給了孩子自由呼吸的空氣,溫暖的家。

給他正確地養育之道,

在某一個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

他們會如同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

我喜歡大自然,也喜歡大自然下的孩子自由地成長。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最可怕是如今我們很多的人,心已經被層層包裹了。

不妨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讓孩子帶著你,去外邊走一走。

你會聞到花的香味,

能感受清風明月,

你會發現世界原來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電腦。

而是充滿美好風景的大花園。

只要你願意,跟著孩子的腳步。

而不是孩子被你鎖著。

世界將會神奇地展示。

龍應台老師在《孩子你慢慢來》裡寫道:“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有了這樣的生命感受,

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育兒的路上,不要祈求有什麼捷徑。

就好像我們不可能奢望孩子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成長是一天又一天的積累,沒有捷徑可走。

只要給了孩子自由呼吸的空氣,溫暖的家。

給他正確地養育之道,

在某一個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

他們會如同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

我喜歡大自然,也喜歡大自然下的孩子自由地成長。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最可怕是如今我們很多的人,心已經被層層包裹了。

不妨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讓孩子帶著你,去外邊走一走。

你會聞到花的香味,

能感受清風明月,

你會發現世界原來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電腦。

而是充滿美好風景的大花園。

只要你願意,跟著孩子的腳步。

而不是孩子被你鎖著。

世界將會神奇地展示。

龍應台老師在《孩子你慢慢來》裡寫道:“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有了這樣的生命感受,

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