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廊曼機場候機廳, 一對外國夫婦帶著女兒等待飛機起飛。 小女孩看起來一歲多的樣子, 剛學會走路, 走得並不穩, 卻一直在候機廳裡走來走去, 外國夫婦坐在椅子上遠遠地看著孩子。 突然, 一個趔趄, 小女孩摔倒在地上, 趴在地上的孩子很委屈, 第一時間把頭扭向父母……出人意料, 外國夫婦並沒有過去扶起孩子, 甚至都沒有從椅子上站起來, 父親將身子從座位往前傾, 微笑著向孩子點頭, 眼神中流露著堅毅和信任。 小女孩看了看父親, 用雙手撐著地面努力想爬起來, 試了幾次也沒有成功。 父親這才走了過去,
Advertisiment
我靜靜目睹了全過程, 一件小事卻讓我心靈深深震撼, 以至於乘坐飛機途中我都一直在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也是孩子的母親, 我的孩子和這對外國人的孩子差不多大, 也是在蹣跚學步的階段, 經常也會摔跟頭, 幾乎每一次我都毫不猶豫地把他抱起來, 我從來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任何問題, 直到在泰國機場看到這一幕。
其實孩子摔倒後, 他的心裡無非兩種想法:一是“我需要安慰”, 二是“我需要幫助”。 當孩子向大人發出這樣的信號後, 大人基本都會給予回應, 畢竟扶起孩子並不困難, 甚至可以說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 可是,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以後, 每當兒子摔倒後扭頭看我, 我都會向那對外國人一樣, 微笑著鼓勵他, “男子漢, 自己站起來”。 第一次, 兒子爬起來確實很艱難, 起不來就哇哇大哭, 我堅持不抱他, 等他自己爬起來了, 對他豎起大拇指, 告訴他這樣做非常棒。 現在孩子摔倒以後, 已經不需要我鼓勵了, 他已經養成“摔倒應該自己爬起來”的習慣。
雖是小事, 卻讓我看到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引導作用的力量。 機敏的孩子隨時都在窺探父母對他做的每一件事情的反應, 這些反應便是他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成的最初形態。 父母不不應當一味地幫助, 也許, 適時的“苛刻”和“放任”不失為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