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數學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

孩子數學理解能力差, 每個媽媽都擔心, 該如何是好呢?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呢?

一、 孩子做錯題是正常的事情;對學生來說, 答錯幾道題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 我的博客上的數學題都是有一定靈活性和難度的題目, 所以我在題目前面通常要加上“本套題有一定難度, 家長在讓孩子解答時,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作為家長, 應該幫助找出答錯的原因, 並有針對性地給學生予以講解或輔導, 以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家長要求孩子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不犯錯誤是一種不合理的信念,

Advertisiment
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糾正錯誤的認知, 形成正確的認知的過程。 作為家長, 要有一顆寬容心和平常心, 同時要懂一些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知識。

你的孩子能夠每套題錯一兩道已經相當不錯了。 在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兩個人在沙漠上行走, 每人都只剩下最後一壺水, 樂觀者說:“我還有一壺水, 我能走出沙漠。 ”悲觀者說:“我只有一壺水, 我怎麼辦啊?”結果樂觀者非常自信地走了沙漠。 同樣是錯題, 樂觀的家長看到孩子說:孩子不錯嘛, 這麼難的題, 只錯了一兩個, 並幫助孩子講解做錯的題目。 悲觀地家長說:你怎麼又錯兩個道。 讓孩子在傷心和自責中學習知識, 心情可想而知。

二、 不能責備孩子的知識錯誤;兒童對某學科的興趣,

Advertisiment
通常是通過在學科中成功的喜悅獲得的。 在學科學習中獲得的成功喜悅越多, 就會越喜歡該學科, 形成良性迴圈;反之, 則會形成惡性循環, 從而厭學。 所以有時寬容孩子和淡化所犯的知識的錯誤, 給以孩子適當的幫助, 給他信任, 相信孩子的潛能, 這不僅不是縱容, 反而是使其“改邪歸正”的最佳方法。

如心理學家庫利“鏡中我”的理論所揭示, 人在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中, 會把他人作為鏡子, 從中照見了自己, 即自我評價源自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對於心理未成熟的學生來說, 別人一個微不足道的“消極暗示”, 如:“你的理解能力有問題。 ”可能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 認為自己的理解能力真有問題, 讓他消極對待自我的學習。

Advertisiment

三、培養孩子理解應用題意的能力;孩子對於一些應用題目的表述, 不能正確的理解其中的意思, 也是正常的。 應用題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是小學生害怕的學習內容。 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 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實際與實物場景的方法, 克服難點, 誘發學習興趣。

如上例中的“把一根繩子對折後從中間剪開, 問可以剪成幾段。 ”孩子做錯了, 我們怎麼糾正呢?可以讓孩子用繩子做實驗, 考試的時候沒有繩子怎麼辦?用紙條代替繩子, 很多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只能對題冥思苦想, 就沒有想到動手試一試。 如五年級數學題中, 把一張正方形對折, 對折, 再對折, 其中的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如果學生找一張紙立即動手實驗,

Advertisiment
馬上就能知道答案。 但有些學生不去動手, 隨意寫個答案。

有一類應用題如“一筐雞蛋連筐重36千克, 一隻筐重2千克, 買6筐雞蛋共重多少千克?”孩子由於缺乏實際經驗, 不能理解題意, 如果家長急於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 孩子是很難明白的。 聰明的家長設計了兩個場景, 要他們做一個“工商人員”看哪一個小販的做法是合理的。 場景一:一個老婆婆到市場買雞蛋, 小販在稱蛋時, 連筐都算上了, 要婆婆一起付錢。

場景二:一個老婆婆到市場雞蛋, 小販小心地從筐裡取出雞蛋, 拿到秤上稱, 只要婆婆付雞蛋的錢。 之後, 講哪一個小販做法是合理的, 孩子會認為第二個小販做法才是合理的, 並說明其中的原因。 由於有了實際的經驗,

Advertisiment
就能正確地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 正確地解答。 依照類型題目編一些應用題, 並進行解答, 孩子的興趣很高, 增強了信心, 培養了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生活實際與創設實物場景的方法進行應用題的學習, 重視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使孩子“學以致用”, 獲得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經驗。 利於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充分體現了“以兒童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