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早教 養小鴨子的啟示

我對鳥類的癡迷要歸於童年時與鴨子的結緣。 12歲那年, 清明後的一個周日, 在農貿市場, 我第一次見到雛鴨, 當即就被它們可愛的樣子迷住, 立馬買了兩隻帶回家養。

剛到家, 我就迫不及待地找來臉盆裝滿水, 把小鴨子放了進去。 小鴨子下水後, 兩腳劃水, 非常自如地遊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 我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當它們用左腳快速梳理左側下巴的毛時, 右腳會向後伸直, 而用右腳做這個動作時左腳也同樣會伸向後方。 我覺著非常“神奇”, 想不到這麼個小東西竟然有如此“複雜”的行為, 進而更有興趣去細緻觀察它們。

Advertisiment

然而, 好景不長, 養到第三天, 我的兩隻小鴨子就因氣候突變“凍”死了。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都陷於悲痛之中, 向有經驗的人詢問才知道:這麼小的雛鴨一定要做好保溫, 而且絨毛的防水性較差, 如果天氣不好, 長時間待在冷水裡, 體質不好的個體很容易突然發病死亡。

轉眼又過了一年, 鄰居又送給我兩隻雛鴨, 我吸取了前一年失敗的教訓, 這次養起來還算順利。 短短兩個月, 它們就和成年鴨子差不多大了, 身上也開始長出羽毛。 家裡的臉盆每次只能放一隻進去站著泡澡, 而沒法游泳。

剛放暑假, 我就立刻把它們帶到海河中去游泳。 結果, 第一次下河, 它們就糗態百出, 放到水裡後兩腳就拼命地向下蹬水,

Advertisiment
好像生怕自己沉下去, 完全不見了小時候在水中的那份從容。

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即便是天生就有的技能, 如果沒有持續鍛煉和應用, 同樣也會荒廢退化。 就如同嬰兒生來就會在水中憋氣游泳, 對水也沒有恐懼, 但如果之後沒有堅持下水, 大了以後就會對水產生恐懼。

這之後, 我每天都帶它們到河邊去接觸水, 不過並不強制它們下深水, 而是任它們在河灘邊吃喝邊玩耍。 很快, 兩隻鴨子就對深一些的水消除了恐懼, 開始嘗試著遊幾下再上岸。 一周後, 它們便能完全無障礙暢遊了。 後來, 更像捉迷藏似的, 鑽入水下, 再翻到水面不停地追逐遊戲。 這場景著實把我看呆了, 不禁想:難道它們下水捉魚去了?

Advertisiment

於是, 我向很多大人求證——鴨子鑽到水下是捉魚去了?然而, 我沒有得到十分清晰的回答。 我思考著:鴨子的扁嘴並不太善於吞咽大點的魚, 而且它們每次下去就三五秒鐘, 很難相信這麼快就能捉到魚並吃掉, 所以我覺著捉魚這個解釋有些蹊蹺。

類似“它們是到水下去捉魚了嗎”這樣的疑惑, 在養鴨子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 為了找到更為滿意的答案, 我開始查找書籍, 瞭解到家鴨原來是由綠頭鴨馴化而來, 它們在洗澡時候潛水只不過是一種玩耍。 野鴨也並不只有綠頭鴨一種, 而是包括很多類群, 還有專門潛水拔草吃的潛鴨和潛水捕魚的秋沙鴨, 這真讓我大開眼界。

翻閱專業的書籍時, 我也接觸到了其他形形色色的鳥類,

Advertisiment
發現它們同樣美麗而神奇。 就這樣, 我和鳥類的距離越來越近, 也越來越想更深入地去瞭解它們, 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我之後走上研究鳥類之路的一個主要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