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易怒非小事

孩子間的小打小鬧, 父母如不加以正確引導, 將可能演變成具有傷害性的攻擊行為, 甚至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 90%以上的幼兒有行為攻擊的傾向, 而認為這一行為值得重視的父母不到4%。 專家一致認為, 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 將會用攻擊行為來簡單解決。 一位幼教專家說, 華盛頓人類行為研究中心的一項對成年暴力犯罪的調查表明, 40%以上的暴力犯罪的主使者在幼年時期曾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攻擊性行為。 父母的過分嬌縱,

Advertisiment
使不少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越來越嚴重, 如不及時引導, 後果難以想像。  

專家認為, 攻擊性行為形成的關鍵期是嬰幼兒階段。 這期間, 年輕的父母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這很容易導致孩子佔有欲旺盛, 稍不如意就以攻擊手段來發洩不滿情緒。 攻擊性行為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一般男孩的攻擊性比女孩突出, 男孩受到攻擊後, 會急切地報復對方, 如任其發展到成年, 這種行為就可能轉化為犯罪行為。  

對有攻擊性行為的獨生子女, 父母更應給予關注, 可多用一些有趣的事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通過培養興趣、陶冶性情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孩子情緒緊張或有怒氣時, 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 培養孩子的文化興趣,

Advertisiment
引導孩子經常從事繪畫、音樂活動, 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 乃至逐漸轉移攻擊性行為。  


採編自《新聞晨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