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是“磨人的小妖精“?不是缺愛就是愛太滿!

小編覺得用一個流行詞形容現在的孩子——你這磨人的小妖精, 再合適不過了。

磨人這個特質我女兒做得特別到位, 我忙著寫稿的時候, 她拉著我找玩具;我給她找出了玩具, 她又讓我陪她講繪本……

我每天怒火中燒, 感覺自己的耐性馬上要被耗盡了。

後來跟社區裡的家長交流育兒經驗, 我才發現幾乎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出現了這種狀況。

孩子為什麼喜歡磨人?

家長想要改變現狀, 就必須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麼磨人?

1 孩子缺乏情感上的依靠

當了爸媽的都知道, 小寶寶幾乎每天都會哭鬧,

Advertisiment
大部分的哭鬧原因是他/她餓了、困了、尿了……

而有些時候寶寶希望爸爸媽媽哄一哄自己, 當家長抱起寶寶, 他/她立刻就好了。

小寶寶長大後也是一樣, 他/她磨人就是為了博關注。 孩子不停地干擾家長, 讓家長感覺這娃好磨人啊, 其實這是他/她的情感需要。

孩子想要和爸爸媽媽溝通, 他/她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 當孩子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磨人, 因為磨人是孩子獲取關愛最便捷的管道。

2 家長大包大攬讓孩子形成固定依賴

家長很快就會發現, 活動力強的孩子往往不會磨人, 而那些不知道怎麼玩、注意力差的孩子最容易磨人, 這跟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聯。

如果家長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和材料放手讓孩子去玩,

Advertisiment
同時適當給予指導, 孩子學會了自己玩, 根本沒有時間去磨人。

如果家長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妥當, 孩子自然而然地依賴大人, 離開家長就不知道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

這種依賴性特別容易反映在情緒上, 比如無理取鬧、胡攪蠻纏, 當被家長訓斥, 甚至打罵一下, 孩子反而心裡會安穩一些。

這些孩子的行為表現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 需要發洩或被關注才會滿足, 這長此以往, 孩子的內心會越來越自卑。

3 不同的教養態度讓孩子學會見風使舵

家庭成員教養方式的不統一, 如果有一方過分溺愛孩子, 最容易致使孩子形成磨人的習慣。

現在孩子都很精明, 道理懂得多, 應對策略更多。 而且大多數家庭是老人帶孩子, 誰比較厲害、不易被說服,

Advertisiment
誰比較好說話、容易妥協, 孩子心中都有一桿秤。

孩子犯錯誤之後, 根據心中的那桿秤找容易妥協的家長尋求滿足, 磨人的秉性便日益增長起來。

若家長沒有及時發現, 不給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和自強自立的機會, 這種不知深淺的磨人行為將會愈演愈烈。

通過分析以上這些原因, 我發現我女兒情緒特別不穩定, 稍有不順心就會悲傷得停不下來, 必須讓家長滿足她才可以。

最要命的是, 我和孩子姥姥、姥爺的教育態度截然相反, 姥姥、姥爺玩命地保護孩子, 寧可24小時步步不離孩子, 也不強迫她與外界接觸, 使得孩子更磨人了。

對症下藥, 改變磨人娃!

發現孩子磨人的原因後, 家長就需要想辦法對症下藥,

Advertisiment
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 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運用正確的教養方式引導孩子, 孩子的磨人習慣自然會得到改變。

1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

孩子的磨人行為隨心而行, 孩子很愛爸爸媽媽, 並不想折磨爸爸媽媽, 家長要用有技巧的疏導來回報孩子的愛。

家長實在忙不開的時候, 就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吧!

但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家長擔心家裡的安全隱患, 過於注重安全問題束縛了孩子的發展, 二者之間怎麼平衡呢?

安全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在安全意識的指引下家長要儘量塑造利於孩子獨立玩耍的環境——將可能被孩子吞咽的細小物件鎖起來、扣好各種藥物的蓋子放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 平時要多向孩子灌輸基本的安全知識。

Advertisiment

2 儘量避免孩子不舒服的情況

如果孩子鬧脾氣、磨人, 家長應該首先從生理角度去考慮, 孩子是餓了、渴了, 還是累了、困了?或是玩著無聊了?

家長要摸索出孩子的日常規律, 在孩子可能因身體原因出現壞情緒之前, 先發制人地採取恰當的措施, 讓孩子吃好穿暖、睡眠充足, 或給孩子提供他/她喜歡的玩具。

其實, 孩子笑比哭的時候多, 只要孩子心情愉快, 他/她會答應家長的很多要求, 因為孩子非常容易滿足。

3 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磨人、耍脾氣時, 家長如果能好好地利用孩子注意力轉移得快這個特點, 就能很好地控制住孩子的情緒。

比如, 孩子非黏著爸爸讀繪本而不願意洗澡, 媽媽先用小鴨子、小青蛙等戲水玩具做遊戲, 然後問孩子“你想不想和小青蛙一起淋雨啊”“你要不要幫小鴨子洗洗頭”……

在孩子磨人的時候家長要慢慢引導,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轉移他/她的執拗,效果會事半功倍。

當矛盾僵持不下的時候,家長的一句讚揚的話、一個意外的小禮物,甚至一個肯定的微笑,就能博得孩子的無限歡喜,把磨人、鬧脾氣這件事拋之腦後。

4 用同理心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他/她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又想支配身邊的大人,其實這只是他減少焦慮和不安的手段。

當孩子想通過滿地打滾、撒嬌耍滑達到目的時,家長不能心軟,家庭成員之間要統一態度。

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多用“我們”“一起”等詞彙,孩子的依賴感需要家長用同理心傳遞給孩子“爸爸媽媽和我在一起”的感覺。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比如,“媽媽想跟你一起玩玩具,可是我不會玩,寶寶先示範怎麼玩,然後媽媽玩。”孩子學會了自己玩,還擔心他/她磨人嗎?

再多的育兒方法也不會適用於每個家庭,家長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氣質和性格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同時家長的自身修養也尤其重要。

當家長太累、太困、太餓時同樣容易發脾氣,所以首先要善待自己,使自己心情平和下來,不要在進入“壞情緒區”後教育孩子。

家長告訴自己,孩子的磨人都是出於對爸爸媽媽的愛,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期待孩子綻放屬於自己光芒的那一天吧。

然後問孩子“你想不想和小青蛙一起淋雨啊”“你要不要幫小鴨子洗洗頭”……

在孩子磨人的時候家長要慢慢引導,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轉移他/她的執拗,效果會事半功倍。

當矛盾僵持不下的時候,家長的一句讚揚的話、一個意外的小禮物,甚至一個肯定的微笑,就能博得孩子的無限歡喜,把磨人、鬧脾氣這件事拋之腦後。

4 用同理心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他/她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又想支配身邊的大人,其實這只是他減少焦慮和不安的手段。

當孩子想通過滿地打滾、撒嬌耍滑達到目的時,家長不能心軟,家庭成員之間要統一態度。

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多用“我們”“一起”等詞彙,孩子的依賴感需要家長用同理心傳遞給孩子“爸爸媽媽和我在一起”的感覺。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比如,“媽媽想跟你一起玩玩具,可是我不會玩,寶寶先示範怎麼玩,然後媽媽玩。”孩子學會了自己玩,還擔心他/她磨人嗎?

再多的育兒方法也不會適用於每個家庭,家長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氣質和性格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同時家長的自身修養也尤其重要。

當家長太累、太困、太餓時同樣容易發脾氣,所以首先要善待自己,使自己心情平和下來,不要在進入“壞情緒區”後教育孩子。

家長告訴自己,孩子的磨人都是出於對爸爸媽媽的愛,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期待孩子綻放屬於自己光芒的那一天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