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是天生的心靈感應大師

孩子是天生的心靈感應大師

孩子是最敏感的, 他可以快速準確地接受到你的情緒, 你是不是愛他, 是不是真正對他好。 所以我說, 孩子是天生的心靈感應大師。 正因為此, 對於成年人來說, 我們需要更好地修煉自己。

一個人是否快樂, 取決於當某件事情發生時, 你自己的心態。 同樣是一件事, 你以不同的方式去看, 你的感受就會不一樣, 於是, 你的幸福指數也就會有所不同。 當你不那麼計較, 不會因為一些事情特別焦慮的時候, 你跟孩子相處時, 就會很自然地把自己這種比較平和淡定的態度傳遞給孩子,

Advertisiment
讓孩子也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這樣, 自然而然地, 就會減少很多的問題。

孩子沒那麼看重我們在意的物質條件

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 很多年輕人都有顧慮, 覺得自己的經濟條件還不具備, 沒辦法結婚生子。 當然, 物質條件很重要。

物質條件不夠好的時候, 想要努力拼搏, 肯定有壓力, 但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 現在再回過頭去看,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即便是當年並不富裕的生活, 它也會帶給你很多的快樂。 比如我可能會更多地帶孩子到戶外, 隨便找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挖掘樂趣。 我記得兒子小的時候, 我經常帶他去一處相當偏遠的地方, 那裡有大片的草地, 然後我們就在那裡找狗尾巴草。 我們會一起比較狗尾巴草的顏色、大小、彎曲的程度,

Advertisiment
甚至還觀察到有一些狗尾巴草是變異的。 它會從一根上長出來兩條尾巴, 或者三條尾巴, 最多的一次, 我們找到過四條尾巴的狗尾巴草。 那個瞬間, 我們就特別神氣。 這種樂趣可能是在生活條件好轉之後再也難以找到的。 因為當生活條件好了以後, 你可能就會更多地期望去做一些別的需要金錢做鋪墊的事情, 也就很難得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找到那樣的樂趣。

不同的環境會帶給你不一樣的享受。 並不存在有了錢更好, 或者沒有錢就一定不好的說法。 我覺得, 對於孩子來說, 實際上, 他需要的並不是物質, 而是愛和關注。 如果物質條件差一點, 但是你能夠給予他足夠的愛與關注, 孩子也會非常滿足的。

Advertisiment
這些東西我覺得是物質沒有辦法替代的。

早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

能為孩子提供更好一點的環境, 我覺得沒什麼不好, 但如果把這個當成養育的重心, 可能就會失掉很多的東西。 比如現在很多家長考慮花錢帶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班, 事實上, 讓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生活, 相當於剝奪了你自己跟孩子發生連接的機會, 這樣就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 最重要的, 我覺得還是家長要學會去利用好時間, 高品質地陪伴孩子。

至於早教, 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家長, 這是家長應該去做的事情。 早教是一個特別寬泛的概念, 實際上, 生活中吃喝拉撒, 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是早教。 你怎樣用錢, 怎樣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怎樣面對你的孩子, 怎樣面對你的朋友、你的工作……所有的這一切, 都是在早教, 所以我覺得它應該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 但是, 現在很多人把早教的含義狹隘化了。

我一直認為, 尤其是6歲之前, 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 等孩子大一點了, 就可以慢慢讓孩子走出去。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 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 他的心理發展相當好的話, 那麼他在一定的年齡, 必然就要走出去, 這時候他就不會跟父母貼得那麼近。 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愛和關注, 他的這種需求需要彌補。 這個時候可能家人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是不是太幼稚了?並由此感到焦慮。

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無論他是一個怎樣個性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家長一定要在心裡真正地接納他。 如果你不接納他, 你的第一個想法就會是去改造他。 但是, 孩子本身就是這樣的個性, 是很難改變的, 這種試圖去改變, 也會帶給自己和孩子很多的壓力。 當改造不成功或者進展很慢的時候, 自己也會沉浸在焦慮的情緒當中, 那種挫敗和無助夾在孩子和自己之間, 就會讓親子關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這樣, 對孩子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大多數家長都會希望孩子是很全面的, 既要很沉穩, 又要很活潑。 實際上, 養孩子就像養花一樣, 它是一株什麼樣的花, 你就要把它養成一株什麼樣的花。 如果到了最後, 他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作為家長, 我們的任務就是去協助孩子, 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支持,當他有發展的需求的時候,去創造一個環境,提供一塊更適合他的土壤,幫助他成長。

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支持,當他有發展的需求的時候,去創造一個環境,提供一塊更適合他的土壤,幫助他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