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是怎麼被逼成“問題兒童”的?家長必看!

我發現當代家庭有一個怪現狀——父慈母嚴, 虎媽當道。

近期, 我約見了近十位所謂的“問題兒童”家長, 其中有抑鬱症邊緣兒童, 多動症、高功能孤獨症兒童……想從與這些孩子的父母的交流中, 瞭解孩子們原生家庭的環境, 探討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

我發現, 這些“問題兒童”的家庭都存在著驚人相似的地方——有一個強勢的虎媽。

“強勢虎媽”, 在家庭中有絕對權威, 說一不二、不允許丈夫和孩子違反自己意願。

媽媽通常事無巨細地包攬孩子的一切事務, 同時也會嫌棄丈夫和孩子無用。 與其說她極愛孩子,

Advertisiment
不如說她極愛那種對孩子的全面把控, 這種控制給她帶來的成就感和強大感。

我在與家長約談過程中, 有一位媽媽就十分典型。

一家三口走在路上時, 媽媽走在前面, 孩子和爸爸走在後面。 不多會兒, 這位媽媽就開始嫌孩子和丈夫走得慢, 並且當眾開始斥責丈夫和孩子, 一點情面也不留。 孩子的爸爸很是尷尬, 孩子也一聲不吭。

可想而知, 在“虎媽”的高壓之中成長, 孩子將會多麼壓抑與窒息呀!

與另一位媽媽的交流中也有類似的情況。

在我和老師們建議先以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為主時, 孩子的媽媽多次打斷我們說話, 不願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 堅持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一位, 而不顧及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

這位媽媽想讓孩子優秀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

Advertisiment
但是忽視了孩子的真正需求, 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真的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嗎?

家庭對於孩子性格、品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母親, 則是家庭中極為重要的角色。

母親的要求過於嚴苛, 對孩子的掌控過多, 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強烈的壓抑感。

在母親過多的控制和干預之下, 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環境之中, 無法享受快樂的童年, 也難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同時, 父母權威失衡的家庭環境, 可能會讓孩子漸漸地失去與人交往的興趣, 給自己幼小的心靈上了一把鎖, 變得孤獨、閉塞。

我想, 真正明智的母親, 會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地鬆手, 克制對孩子的控制欲。

Advertisiment

不是對孩子太過吹毛求疵, 而是給他們一個輕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不是包攬孩子的一切事務, 而是讓他們親身去體會成長路上的酸甜苦辣;

不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而是多問問孩子的想法。

尊重他們的想法, 呵護他們的自尊, 這對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雛鷹離開舒適的巢穴, 方能學會飛翔;幼虎離開媽媽的懷抱, 才能成為森林之王。 世間萬物都嚮往自由, 幼小的生命都渴望成長, 所有孩子都希望勇敢做自己。

除此之外,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也要處理好夫妻關係。 媽媽應當給予爸爸尊重和平等, 父母之中任何一方過於強勢都會使家庭關係變得緊張。

原生家庭將直接影響孩子對婚姻的認知,

Advertisiment
而且會延續到孩子未來的家庭關係中, 所以, 維持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關係尤其重要。

如果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和諧相處、互相尊重, 那麼孩子也會在自己未來的家庭生活中尊重配偶, 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是稚嫩的幼苗, 母愛應當是春風化雨、和煦陽光, 是支持孩子自由、健康成長的力量。

不做新時代裡的“強勢媽媽”, 給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成長樂園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