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是父母任意擺佈的寵物嗎

我的朋友最近向我抱怨說:“醉酒後, 深夜回到家中, 迎接我的只有我養的小狗。 ”我的這位朋友歎息道:“狗養三日不忘恩, 可最近的孩子們, 養l0年20年都不記恩情。 ”他的這種說法, 混淆了“孩子的養育方法”和“狗的飼養方法”。

該嚴厲的時候嚴厲, 該溫和的時候溫和, 據說這是在美國養狗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日本的專業訓狗師們對此也倍加推崇。 這與孩子的教育方式恰好吻合, 通過這種教育方式, 產生親子之間的緊張感, 構築信賴關係。

就這一點來說, 日本的親子關係總是黏黏糊糊, 不明朗的。 因此才產生了搖尾巴的狗和連“回來了”都不說一聲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 逐漸確立了自我, 對父親的依賴性就不會那麼強了。 孩子沒有迎接父親的歸來, 正是孩子成長的證明, 也是一個健全家庭的明證。 我拿這和狗的飼養方法作對比講給朋友聽, 朋友卻愈發的不理解了。

於是我又附帶講了美國的人狗關係, 美國的大學讓人感到吃驚的是, 學生帶著狗在課堂聽課。 如果是大教室, 常常會看到三兩隻狗, 不知道他們聽不聽得懂講義, 反正都很老實。

有些調皮的狗甚至會走上講臺, 即便這種情況, 老師們也會若無其事地繼續自己的講課。 教室門口也常常站著等待主人下課的狗。 沒有鎖鏈的約束, 即便旁邊有別的狗, 也不打架,

Advertisiment
只是靜靜地等著主人下課, 這種景象在口本恐怕很少看見。

這種人和狗的關係非常明瞭, 絲毫不黏糊。 狗在窗外叫, 學生在課堂裡也不分心, 而主人大聲呵斥狗的情景似乎也不多見。 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 我都會感到, 他們不是靠鎖鏈來聯繫的, 而是靠人和狗的一種信賴關係維繫的。

對愛犬過分寵愛, 或動不動就發火, 這兩種方式都無法與之建立相互信賴的關係。 事實上, 毫無禮節, 愛瞎搗亂的狗, 往往都是被主人嬌慣出來或教訓出來的。

這條規則也適用在孩子身上。 由“人狗關係”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的確有些不太好聽。 但是作為教育方法的一種, 卻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更加信賴的關係。 這也是由狗的飼養方法聯想到了孩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原因。

Advertisiment
在日本, 把狗和孩子都當作自己的附屬物, 當成自己可以任意擺佈的寵物的人是很多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