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智力開發越早越好麼?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各大早教機構打出最吸引家長的一句話, 為了提早開發孩子智力, 不少家長便開始了自己的早教“旅程”。

不是讓學齡前孩子背唐詩, 就是讓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特長班。 看著寶寶超越了同齡孩子所學知識, 爸爸媽媽總是心中暗喜, 以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其實, 這只是一廂情願。 “早期教育”不能和“早期智力開發”劃等號, 前者要比後者寬泛得多。 早期教育要全面實施, 不能“單打一”, 不能搞“一半的教育”, 不能只抓智育不抓德育, 更不能把早期智力開發僅僅理解為識字讀書。

Advertisiment

超前智力開發獲得的是“泡沫優勢”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百七十五個小孩子分成兩組, 一組父母按照一般條件進行教養, 另一組則從孩子出生三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超前教育。 之後, 每十五個月測驗一次。

他們發現, 接受超前教育和訓練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十五點。 然而, 他們在繼續跟蹤後發現, 擁有這種優勢的兒童, 在進入小學四年級的時候, 就逐漸喪失了這種優勢。 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養的孩子, 通常都趕了上來, 甚至超過了實施超前教育的孩子。

在某些方面提前一些進行教育和訓練, 可能會收到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一定的時間內、在某些方面會佔有一些優勢, 但這種“優勢”完全是靠人為的力量,

Advertisiment
通過強制訓練獲得的, 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因此, 那是“泡沫優勢”, 不見得靠得住, 最終的結果也不見得令人滿意。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 過早的對兒童進行專門化的訓練, 那是以犧牲、喪失或抑制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為代價, 得不償失, 往往會破壞兒童身心和諧的發展。

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早熟兒童並非等於是“超常兒童”。 “早熟的果實”勢必會“提前衰落”。 恐怕哪個做父母的, 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既不豐滿也不甜美的“早熟的果實”。

筆者不反對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 筆者是主張開發兒童的智力要適度, 要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 要因人而異, 因材施教, 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

Advertisiment
不可盲目攀比。

開發兒童智力, 必須講究科學, 按照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行事, 不可強行開發, 魯莽行事。 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玩中教, 在玩中學, 不能幼稚教育“小學化”。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在美蘇兩霸對峙的時期, 美國和蘇聯不約而同地把教育改革的重點指向早期教育, 都實施超前智力開發。 美國的代表人物是布魯姆, 前蘇聯是贊可夫。

經過實驗, 認為超前智力開發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打亂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秩序, 從長遠看對兒童的發展是不利的。 於是, 又不約而同地結束了實驗, 總結了教訓。

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創造條件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 也有責任、有義務呵護他們的童心、童趣, 保留他們“固有的東西”,

Advertisiment
遵循他們成長的自然規律, 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成長, 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中謀求自身的發展。 只有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 扎扎實實地進行教育和訓練, 才能真正有助於孩子素質的提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