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孩子最怕家長說的十句話

專家認為,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 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 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倍增, 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 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 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 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 是非常可怕的, “傻、呆、笨、壞”, 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嚴厲的判決, 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 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 他們的心靈世界也會變得一片灰暗。

孩子最害怕家長說以下的話:

◎ 最怕語錄之1

“傻瓜、沒用的東西。 ”

◎ 錯誤之處

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用難聽的話語數落孩子。

Advertisiment

◎ 這樣做的壞處

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 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 此外, 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 最后喪失自尊自信。

◎ 該怎么做

不論孩子再怎么不對, 事情再怎么完成得不好, 也絕不能貶低孩子的人格, 用侮辱性的話語數落孩子。 孩子犯錯誤不要緊, 重要的是讓他記住犯錯的原因, 避免下次再犯。 同時, 這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時機, 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 最怕語錄之2

“你簡直是個廢物。 ”

◎ 錯誤之處

同樣是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讓孩子自信降到最低點。

◎ 這樣做的壞處

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 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 此外, 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

Advertisiment
最后喪失自尊自信。

◎ 該怎么做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 某些家長會大聲呵斥, “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呵斥和嘲笑不是一個好家長應該拿來對待孩子的態度。

◎ 最怕語錄之3

“你可真行, 竟能做出這種事情。 ”

◎ 錯誤之處

用一種諷刺和輕蔑的態度對待孩子, 讓孩子感覺父母的蔑視, 容易造成自卑。

◎ 最怕語錄之4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聽話呢?”

◎ 錯誤之處

沒有冷靜下來, 就用粗暴的語言對孩子發脾氣。

◎ 這樣做的壞處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 因此, 你發脾氣, 也一定會影響到他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 他還弄不清, 你為什么發脾氣。 也就是說,

Advertisiment
在很多你發脾氣的時候, 他雖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為,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 該怎么做

換個角度想想看

1.你發火對孩子到底有沒有用?有用。 它阻止了孩子正在進行中的不良行為。 緊急時刻, 你的一聲吼也許能夠讓孩子避開危險。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 還學到了什么嗎?是的, 他學到了這樣幾點:

(1)除了他自己以外, 還有別人存在, 別人也是有脾氣的。 他要學著尊重別人。

(2)情急中, 每個人都會發火。

(3)這種情緒表達有可能給彼此的關系帶來緊張的氣氛, 事后, 父母往往會通過一定的行為來消除緊張, 修復關系。

3.你發火對你自己到底有沒有用? 也有用。 讓你積攢的情緒得到迅速的宣泄, 之后, 你的頭腦很快會理智起來。

Advertisiment
有不少父母, 剛吼到一半, 就已經知道自己很過分了。

◎ 最怕語錄之5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 錯誤之處

太過于嚴厲和專制, 把話說死又不給理由, 讓孩子沒有還口的余地。

◎ 該怎么做

嚴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壞事, 但凡事都有個“度”。 實際上, 老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親大多屬于完美主義者。 她們批評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 你還沒有盡力呢。 而家長的完美主義對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漸漸剝奪了他們的自信。 要知道, 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斷地作出自我肯定, 來獲取前進中必不可少的原動力。 有的時候家長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會讓孩子心里多么不快, 過于嚴厲的媽媽只是孩子最不歡迎的家長的一種。

◎ 最怕語錄之6

Advertisiment

“我再也不管你了, 隨你的便好了。 ”

◎ 錯誤之處

威脅恐嚇類言語。 類似的話還有“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關你禁閉”、“你不乖就讓你去喂狼”等。

◎ 這樣做的壞處

這類虛張聲勢的威嚇和言過其實的表揚一樣, 同樣會讓孩子喪失對父母的親熱和信任。

◎ 該怎么做

父母要取信于孩子, 對孩子要講真話, 講實話, 不要亂許愿, 承諾要兌現。 父母對孩子要寬容, 要體諒。 要允許孩子有缺點, 給孩子自省改過的空間。 這兩點能夠使父母在孩子心里樹立起權威, 而又不讓孩子感到害怕。

◎ 最怕語錄之7

“求求你別在這樣做好嗎?”

◎ 錯誤之處

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象進行溝通。

◎ 替代語言

“媽媽愛你, 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

◎ 該怎么做

身為父母, 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其實,同樣的意思,家長用不同的語言和口氣說出來,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 最怕語錄之8

“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 錯誤之處

把孩子當作“彈簧”,認為只有多給些壓力,才能迸發出更多的力量。

◎ 該怎么做

把孩子當作“彈簧”,不是很妥當。人都有惰性,適當的壓力有助于前進,但壓力過度容易導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有些父母擔心表揚會讓孩子產生驕傲情緒,認為嚴格要求更重要,實際上對孩子任何一次進步及時給予贊揚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別反感家長對他說:“你本來還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 最怕語錄之9

“你做這種事,真讓我傷心透了。”

◎ 錯誤之處

夸大自己的感受,以“威脅”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負罪感。

◎ 該怎么做

要讓孩子自信,媽媽自己首先要表現得非常自信和堅強,避免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或問其他的人“我這樣做可以嗎?”。

每位媽媽都應牢記,孩子們總是那么好學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動,他們期待媽媽的指導、鼓勵,但他們更希望媽媽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關鍵在于媽媽。

◎ 最怕語錄之10

“你又做了錯事,簡直是壞透了。”

◎ 錯誤之處

因為一件事沒做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貶低孩子的人格。

◎ 類似表達方式

“你又把飲料弄潑了,你不會好好拿杯子嗎?你怎么就這么笨?”

◎ 該怎么做

這些會給他們帶來羞愧感,孩子還會因此懼怕受到懲罰,要知道學齡前兒童出現各種狀況是常見的事,必須記住,孩子們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

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其實,同樣的意思,家長用不同的語言和口氣說出來,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 最怕語錄之8

“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 錯誤之處

把孩子當作“彈簧”,認為只有多給些壓力,才能迸發出更多的力量。

◎ 該怎么做

把孩子當作“彈簧”,不是很妥當。人都有惰性,適當的壓力有助于前進,但壓力過度容易導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有些父母擔心表揚會讓孩子產生驕傲情緒,認為嚴格要求更重要,實際上對孩子任何一次進步及時給予贊揚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別反感家長對他說:“你本來還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 最怕語錄之9

“你做這種事,真讓我傷心透了。”

◎ 錯誤之處

夸大自己的感受,以“威脅”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負罪感。

◎ 該怎么做

要讓孩子自信,媽媽自己首先要表現得非常自信和堅強,避免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或問其他的人“我這樣做可以嗎?”。

每位媽媽都應牢記,孩子們總是那么好學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動,他們期待媽媽的指導、鼓勵,但他們更希望媽媽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關鍵在于媽媽。

◎ 最怕語錄之10

“你又做了錯事,簡直是壞透了。”

◎ 錯誤之處

因為一件事沒做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貶低孩子的人格。

◎ 類似表達方式

“你又把飲料弄潑了,你不會好好拿杯子嗎?你怎么就這么笨?”

◎ 該怎么做

這些會給他們帶來羞愧感,孩子還會因此懼怕受到懲罰,要知道學齡前兒童出現各種狀況是常見的事,必須記住,孩子們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