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最怕的三個字,就是“為你好”

有位媽媽, 甚是苦惱地描述了她目前的困境:“我的寶寶快十一個月了, 家裡人都逼我去上班。 一邊是爸媽給我找好工作, 並苦口婆心地勸說, 一邊是婆婆覺得自己能帶好孩子, 也同意我去上班。 但是就我自己而言, 我覺得現在到孩子上幼稚園這段時間, 對孩子的習慣養成啊、觀念塑造啊都非常重要, 還有父母對孩子的陪伴不能缺席太多。 更何況, 婆婆是農村封建傳統思想, 她帶孩子的很多方式我都看不慣, 特別不放心把孩子交給她。 ”

我問她:“如果堅持按你的想法, 先陪伴孩子到幼稚園, 會有什麼問題嗎?是不是經濟上不允許?”

Advertisiment

這位媽媽說:“有經濟原因, 但還是能過得去的。 我爸媽是不想我在婆家沒有地位, 產生矛盾。 失去一份不錯的工作固然可惜, 但以後我會努力的, 最怕的是爸爸媽媽傷心, 還讓他們操心, 這是我最大的猶豫。

但是我答應上班的第一天就後悔了, 晚上回去看見孩子心裡難受, 真是糾結得要死, 有時候就想著帶著孩子走, 誰也別管我。 都說是為我好為我好, 我真是覺得不好, 這一句為我好把我壓得好像怎麼反抗都是錯!”

我也不由得跟著這位媽媽, 發出了深深的歎息。

其實無論做全職媽媽也好, 職場媽媽也好, 這個選擇同人生的每一個選擇一樣, 利弊參半, 有得有失。

你選擇做全職媽媽, 享受了跟孩子一起相處的千金不換的時光,

Advertisiment
那你就承受這種選擇可能帶來的經濟上的窘迫、白天黑夜連軸轉的疲憊、不被理解和尊重的苦悶等;

你選擇做職場媽媽, 得到了經濟上的自由和事業上的成就, 那你就忍受這種選擇可能帶來的沉甸甸的愧疚、事業家庭兩邊平衡的勞累、與代養育者觀念的分歧等。

世上並不存在絕對完美、絕對正確的選擇。

唯一能促使你下決心做出決定、並義無反顧堅持下去的, 應該是你的心。

然而本來並不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一旦背負上父母的深重恩情, 摻雜了父母的好心勸導, 就變得猶如一團亂麻, 讓這位媽媽陷入了瀕臨崩潰的境地。

很多孩子無論長到多大, 哪怕自己都有了孩子, 仍然逃不過父母的一句“我這是為你好。

Advertisiment

而好多孩子最怕的, 也應該就是這三個字——“為你好”。

我有個朋友, 年輕的時候淺笑盈盈, 性格極好, 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孩子, 她的理想是當一個幼稚園老師, 我也覺得她特別適合。

朋友的父親是當地一個政府的領導, 自然是有些眼界的, 不能容忍女兒這麼幼稚、平庸的理想, 從高一時就幫孩子確定了從醫的人生道路, 並動用關係把女兒轉到了一所縣城裡的重點高中, 據說是軍事化管理, 滴水成冰的冬天清晨, 都必須起來跑步。

很難想像那麼嬌嬌柔柔、從沒吃過苦的城市姑娘, 那兩年是怎麼過來的。 結果還算理想, 朋友考上了一所醫學院, 背誦著各種中草藥的功效, 一路讀研讀博, 順利成為了當地醫院的一名醫生。

Advertisiment

打那以後, 我就只能從朋友圈裡偶爾看到她了。 她發的朋友圈不是深夜值班時鼓勵自己的自拍, 就是曬各種枯燥的專業書籍。

有一次, 我轉了一篇介紹各類特色幼稚園的文章。 朋友在下面留言:真想到這樣的地方上班呀!

我調侃道:還記得當年的理想?

朋友回復:我已經老啦,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我不知道, 如果朋友當年真的當了幼稚園老師, 是不是也會有很多煩惱, 比如工資水準不高、孩子多不好管理。 但是至少, 她不必強撐著自己在一條不是很喜歡的路上走得這麼累, 也不會有這麼大的遺憾!

“為你好”出現的前提, 通常是孩子生出獨立意識, 而父母偏偏和孩子意見相左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報考大學的時候, 你喜歡文史類, 父母卻說:“考電腦吧, 將來好就業, 我們是為你好, 別等到以後找不到工作回來求我們。 ”

擇業的時候, 你想去大城市闖蕩, 父母又說:“我們托了那麼多關係, 才給你找了個事業單位, 我們是為你好, 你放棄了就別後悔。 ”

年齡大了, 本來不著急結婚, 父母催促:“別那麼挑, 找個老實可靠的嫁了吧, 我們是為你好, 再老就沒人要了。 ”

老公出軌婚姻經營不下去了, 父母反對:“你離婚了還能幹什麼?我們是為你好,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湊合著過吧。 ”

……

“為你好”導致的結果, 往往分為兩種:

如果特別老實聽話的孩子, 在父母的“為你好”的安排和指導下, 一個願意操心受累, 一個樂得有人安排, 就這樣度過波瀾不驚的一生, 本來也算挺好的結局。

但是,如果孩子內心深處的那個自我,還有一絲不甘、一點掙扎,這種“為你好”就會變成一種壓迫、一種扭曲,甚至,一場噩夢。

因為我們深愛著父母,也明知他們深愛我們。這些打著愛的名義的不由分說的“為你好”,比敵人的明槍暗箭更可怕,它讓你的本能抵抗,伴隨著巨大的愧疚;也讓你的自主選擇,背負上不孝的罪名。

家庭本應是一個人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本應是一個人最堅實的依靠。然而有些孩子寧可背負著叛逆和不孝的“罪名”,常年不肯回家、跟父母幾無交流,拋去各家難念的經等複雜原因不談,我想,他們應該從小就太缺少這種平等的、敞亮的、健康的、雙向的交流。

當一個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尊重、正常的交流欲望被漠視,你就是愛他(她)愛到願意付出生命,他(她)也感受不到幸福和快樂。

我能理解父母們那些苦口婆心背後的理由:“我活得久、見識廣、懂得多,聽我的肯定沒錯啊”,“我走過的彎路不能讓孩子再浪費時間,我掉過的大坑不能讓孩子再掉進去”,“我得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如果我不管,他(她)選擇錯了怎麼辦?”

我能理解是因為:當四歲的暖暖在衣櫃面前挑出自己當天穿的衣服的時候,我要很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讓自己脫口而出“我覺得這件不好看,那件才好看。”

我知道隨著這個小人的快速成長,我和她意見相左的時候會越來越多,升學、擇業、交友、戀愛、結婚……難以想像,我該以多強的忍耐力,才能收起自己的控制欲,去傾聽她的理由;而一旦我的女兒跟我爭執和抗衡的時候,我這顆脆弱敏感的心臟會經受怎樣的考驗。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這很不容易,我們都需要很大的耐力去不斷修煉“克制”這門功夫,試著理解孩子的選擇,允許她有試錯的權利,只指導、不強制;只傾聽,不評判;只陪伴,不替代。

至於人生是不是會因為一次選擇錯誤就毀了?我覺得不是涉及原則和底線問題的就未必。只要孩子的基本品質沒有什麼缺陷,人生方向沒有大的偏差,只要他(她)一直積極地思考、樂觀地奔跑,他(她)的人生,必然不會山窮水盡。

有一部我看了四遍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的三個主角之一的法罕,出身富庶家庭,父母早已把兒子的人生之路設計得完美無缺。作為印度著名學府帝國工業大學的學生,天之驕子中的驕子,再加上踏實肯學,法罕註定是未來社會的精英階層,前途一片光明。

這個設計唯一的BUG是:法罕對工業設計毫無感情,在他內心深處,藏著成為一名野外攝影師的夢想。

在朋友蘭徹的幫助下,法罕接到了自己仰慕的著名野外攝影師提供的助手職位,決定為自己的夢想孤注一擲,跟說一不二的權威父親談一談。

不出所料,父親勃然大怒。

法罕流著淚跪在父親面前說:

“我為你所做的事都非虛情假意,我一向聽你話,哪怕一次,讓我聆聽自己的聲音。求你了……爸。”“我想說服你,爸。但不會以死相脅,爸,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

這段肺腑之言,值得天下父母一讀再讀。

所幸,法罕的父親被兒子打動了:“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兒子。”

於是,世上少了一個和機械同床異夢的平庸設計師,多了一個作品驚豔世界的著名野外攝影師。

真正的成功人生,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精彩和獨特。

人生的路那麼長,那麼艱難,能讓一個人堅持走到最後的,無非是“情願”二字。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凡事自有主張,未來自有方向,苦中也有樂趣,眼淚不因後悔。

我能給予你的最好的愛,不是“為你好”,而是“祝福你”!

本來也算挺好的結局。

但是,如果孩子內心深處的那個自我,還有一絲不甘、一點掙扎,這種“為你好”就會變成一種壓迫、一種扭曲,甚至,一場噩夢。

因為我們深愛著父母,也明知他們深愛我們。這些打著愛的名義的不由分說的“為你好”,比敵人的明槍暗箭更可怕,它讓你的本能抵抗,伴隨著巨大的愧疚;也讓你的自主選擇,背負上不孝的罪名。

家庭本應是一個人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本應是一個人最堅實的依靠。然而有些孩子寧可背負著叛逆和不孝的“罪名”,常年不肯回家、跟父母幾無交流,拋去各家難念的經等複雜原因不談,我想,他們應該從小就太缺少這種平等的、敞亮的、健康的、雙向的交流。

當一個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尊重、正常的交流欲望被漠視,你就是愛他(她)愛到願意付出生命,他(她)也感受不到幸福和快樂。

我能理解父母們那些苦口婆心背後的理由:“我活得久、見識廣、懂得多,聽我的肯定沒錯啊”,“我走過的彎路不能讓孩子再浪費時間,我掉過的大坑不能讓孩子再掉進去”,“我得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如果我不管,他(她)選擇錯了怎麼辦?”

我能理解是因為:當四歲的暖暖在衣櫃面前挑出自己當天穿的衣服的時候,我要很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讓自己脫口而出“我覺得這件不好看,那件才好看。”

我知道隨著這個小人的快速成長,我和她意見相左的時候會越來越多,升學、擇業、交友、戀愛、結婚……難以想像,我該以多強的忍耐力,才能收起自己的控制欲,去傾聽她的理由;而一旦我的女兒跟我爭執和抗衡的時候,我這顆脆弱敏感的心臟會經受怎樣的考驗。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這很不容易,我們都需要很大的耐力去不斷修煉“克制”這門功夫,試著理解孩子的選擇,允許她有試錯的權利,只指導、不強制;只傾聽,不評判;只陪伴,不替代。

至於人生是不是會因為一次選擇錯誤就毀了?我覺得不是涉及原則和底線問題的就未必。只要孩子的基本品質沒有什麼缺陷,人生方向沒有大的偏差,只要他(她)一直積極地思考、樂觀地奔跑,他(她)的人生,必然不會山窮水盡。

有一部我看了四遍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的三個主角之一的法罕,出身富庶家庭,父母早已把兒子的人生之路設計得完美無缺。作為印度著名學府帝國工業大學的學生,天之驕子中的驕子,再加上踏實肯學,法罕註定是未來社會的精英階層,前途一片光明。

這個設計唯一的BUG是:法罕對工業設計毫無感情,在他內心深處,藏著成為一名野外攝影師的夢想。

在朋友蘭徹的幫助下,法罕接到了自己仰慕的著名野外攝影師提供的助手職位,決定為自己的夢想孤注一擲,跟說一不二的權威父親談一談。

不出所料,父親勃然大怒。

法罕流著淚跪在父親面前說:

“我為你所做的事都非虛情假意,我一向聽你話,哪怕一次,讓我聆聽自己的聲音。求你了……爸。”“我想說服你,爸。但不會以死相脅,爸,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

這段肺腑之言,值得天下父母一讀再讀。

所幸,法罕的父親被兒子打動了:“去活出你自己,我的兒子。”

於是,世上少了一個和機械同床異夢的平庸設計師,多了一個作品驚豔世界的著名野外攝影師。

真正的成功人生,就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精彩和獨特。

人生的路那麼長,那麼艱難,能讓一個人堅持走到最後的,無非是“情願”二字。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凡事自有主張,未來自有方向,苦中也有樂趣,眼淚不因後悔。

我能給予你的最好的愛,不是“為你好”,而是“祝福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