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有報復的想法,怎麼辦?

今年所有的老師皆向我反映他情緒大大改變, 除了頂嘴還很會記恨, 甚至昨晚我們與他聊天時, 他坦承自己對英文課同學的取笑採取計劃性的報復。 我覺得孩子這麼小就有如此嚴重的報復心理, 實在不妥, 但不知如何處理, 麻煩專家提供一個方向, 謝謝!

台安醫院臨床心理師杜玉禎回復:

兒童對於周圍環境與事件的解讀方式不同于成人, 也會用不同的方式因應, 他們所採取的行動常較為衝動, 也較具傷害性。 當孩子出現讓家長覺得匪夷所思或非常不同于過去的行為時, 除了需儘快處理當下的問題行為,

Advertisiment
更要從孩子所處的情境中, 找出問題源頭。

由文中所述, “小學三年級上了資優班”似乎是個重要的時間點及事件。 在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方式中, 孩子在學習、人際關係、班級適應上是否碰到了困難?他是否遇到慣用方法不能處理的事嗎?孩子本身的特質是善於求助或悶在心裡?家長厘清問題後, 可協助孩子去瞭解事件或問題的本質、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相關的人事物, 並看看孩子怎麼去解讀這些事情。 過程中, 透過討論或以過去相關的生活事例, 協助孩子瞭解事情的不同層面, 讓孩子看見不同角度的觀點。

最後, 和孩子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討論時要容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解決方案(可能很危言聳聽或任性,

Advertisiment
例如報復), 也要試著引入較為合宜的解決方案, 鼓勵孩子思考各種方案可能帶來的後果, 再請孩子去嘗試對大家都有益處的方案。 整個過程中, 最重要的, 還是要讓孩子清楚的體會到家人對於他所遭遇的事情能給予同理與支持。

透過“支援→厘清→彈性(思考與問題解決)→嘗試→共同面對”, 讓孩子學習更合宜的問題解決技巧。 事實上, 這些技巧不僅用於孩子有狀況時, 平時在家中的互動、日常生活事件的解決等, 都可試試看。 一方面幫忙孩子熟悉這樣的技巧, 另一方面, 也幫助孩子增加問題思考與解決方案的豐富度, 在遇到較為複雜的情境時, 能有皆大歡喜的解決歷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