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服藥時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病了就需要服藥, 這是不言而喻的事, 但吃藥的時候如能科學地攝取飲食, 便可以減輕藥物毒副作用, 或增強藥效, 加速疾病的痊癒。 如果攝食不當, 則會降低藥效, 而且不能阻止藥物毒副作用對人體的損傷, 甚至還會生成新的有害於人體的物質, 所以服藥治病時別忘了配合有益的食物。

服撲熱息痛這種全球應用最廣的解熱鎮痛藥時必須吃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因為此藥會耗盡肝臟中含有解毒保肝功能的谷胱甘肽含量, 而谷胱甘肽要靠蛋白質來補充。 如果一天不吃蛋白質類食物, 谷胱甘肽就明顯降低,

Advertisiment
藥物就會攻擊肝細胞, 引起肝損害。

阿斯匹林也是兒科多用的退熱藥, 由於它可以導致胃潰瘍和胃出血, 所以應與食物和乳製品同時服用為好, 讓食物和乳製品保護胃粘膜使其少受刺激。 另外阿斯匹林會把維生素C“趕出”體內, 削減維生素A及鈣、鉀的含量, 所以應及時補充含維生素C、A和鈣、鉀豐富的食物。

維生素類藥應在飯後服用。 飯前因腸道中沒有食物, 服藥後被較快地吸收入血, 使人體還來不及充分利用就排出了, 從而使療效大大降低。 如果飯後服用就可以避免這個弊病, 食物中的脂肪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食物中的礦物質也可説明部分維生素吸收。

紅黴素應在空腹時服用.因為空腹時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多,

Advertisiment
效果最好。 另外不能同時食高脂肪的食物。 高脂肪食物會延緩胃的排空速度, 使紅黴素與胃酸的接觸時間過長而被胃酸破壞, 使療效降低。

吃治療結核病的異煙肼時不要吃魚, 吃魚會引起組織胺和酪氨反應, 誘發皮膚搔癢等症。

雖然缺鐵性貧血患者空腹服用鐵製劑吸收率最高, 但因對胃部刺激反應明顯, 所以應餐後或進食時服用。 如同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則可促進鐵吸收;如服藥時飲茶則會妨礙鐵離子吸收。

給孩子服用中藥的補益藥時不要飲牛奶。 因為牛奶富含鈣、磷、鐵等無機鹽類和大量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和多種維生素, 奶中的鈣、磷、鐵容易和補藥中的有機質發生化學反應, 生成難於溶解、較穩定的化合物,

Advertisiment
使牛奶和藥物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一些補藥中的生物鹼也易與牛奶中的氨基酸反應而失去療效, 甚至產生刺激作用和發生過敏反應。

有些孩子的父母喜歡用果汁飲料給孩子服藥, 這是不科學的。 果汁飲料中含大量維生素C和果酸, 這些酸性物質容易使各種藥物還未到吸收的部位就提前分解、溶化, 從而降低了藥效。 有的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會產生副作用, 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如一些藥本來對胃粘膜就有刺激作用, 再食酸性食物後更使刺激加重, 損傷胃粘膜。

服用維生素C時不要同吃豬肝。 豬肝含銅、鐵元素豐富, 而維生素C在遇到微量金屬離子(如銅離子、鐵離子)時氧化很迅速, 即便是微量的銅離子也可使維生素C的氧化速度加快1000倍,

Advertisiment
維生素C氧化成了去氧抗壞血酸, 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消化道潰瘍有炎症時, 醫生常常給抗酸藥物。 一些抗酸藥中含有鋁, 吃含鋁的藥時不應同時吃柑桔或飲桔子汁, 以免促進人體對鋁的吸收。 鋁在體內的蓄積, 導致腦神經細胞的損害, 從而損傷大腦。 氣虛的孩子在服用黨參、人參補氣時, 不宜同時吃蘿蔔, 因為中醫認為蘿蔔耗氣, 會抵消人參、黨參的補氣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