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沒有界限感?父母的錯(二)

很多家庭的早期教育常常界限模糊, 導致孩子沒有界限感。 如果一個人缺乏界限感, 他很難感覺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 面對各種差異, 他會痛苦, 心裡充滿抱怨和不解:“你怎麼能這樣想?”“你憑什麼這樣對我?”“你怎能這麼做?”……如果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 他會意識到這種不同, 並尊重這種不同。 他們敢於誠實地面對自我的需求, 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 有能力辨別並且心態平和地保護自己。

長期被忽略、缺觸摸的孩子無視界限

個案呈現:新聞曾報導一個母親因吸毒對孩子完全不理不問, 孩子從未被帶到室外活動,

Advertisiment
從未被哄著入睡, 也從未被擁抱過。 這個孩子從來不哭, 對冷熱甚至疼痛都毫無知覺。 因長期被剝奪與人互動的機會, 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醫生將孩子的狀況稱為“環境孤獨症”。 後來她被人領養, 在新家裡她有很多激烈情緒:大聲喊叫、無控制地揮胳膊, 不是搗亂就是把自己關在櫥櫃裡——花了一年時間, 她才重新變回一個能夠被安撫的孩子。

專家分析:

早期關係使孩子獲得信任的感覺、學會語言和交流, 他們借助這個系統與世界相連。 但由於在養育中被嚴重忽視, 他們需要觸摸又恐懼和拒絕被觸換。 孩子在早期尤其需要跟父母直接接觸, 擁抱、撫摸、按摩等不僅建立的是良好的親子關係, 更建立的是孩子的界限感,

Advertisiment
並影響孩子和他人形成良性互動。

大人的退讓態度影響孩子的界限感

個案呈現:因為在幼稚園被欺負, 導致雙雙害怕去幼稚園。 雙雙的家長採取了退避措施, 認為孩子不喜歡幼稚園就不勉強, 甚至對孩子的哭訴不疏導, 準備著塥段時間再去自然就好了。

專家分析:

被欺負的一方有自己的問題, 正是因為他們缺乏明確的自我界限, 才成為其他強勢孩子的目標。

孩子被別人欺負時, 家長在幫助孩子勇敢應對的同時, 也應反省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有所疏漏。 建議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並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

Tips:

1.孩子早期觸摸的東西對其影響較為持久, 因此可觸摸的東西應該安全而質地優良,

Advertisiment
如絲綢、木頭、棉布做的玩具。

2.有的孩子因為經常挨打導致觸惡麻木, 被打好像也不怕疼, 暴力家長需要三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