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沒爬過,會有問題嗎?

如果有循證意識, 我們會知道, 面對不同說法, 要知道該聽誰的, 就要看誰的說法更有依據了。

遺憾的是, 這些觀點雖然都言之鑿鑿, 但都沒有高品質證據支撐, 僅停留於理論推測和個案陳述而已。

爬行是孩子運動發育過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沒錯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爬行。 雖然目前沒有大範圍的資料, 但有一些局部範圍的佇列研究顯示, 大約30%的孩子會跳過爬行階段, 而且這個比例的孩子有升高的趨勢, 有人認為是和宣導“躺著睡覺”有關。

大部分孩子都爬只有一部分孩子不爬,

Advertisiment
作為家長, 自己孩子成為了小部分的群體, 難免會擔心是不是有問題, 醫生們也有過這種擔心, 比如就有人推測學齡期兒童的學習困難與早年缺少爬行有關, 也有人做了相關的研究, 讓這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有些是青少年)去做爬行訓練, 但卻沒發現這種訓練有什麼效果。

雖然後期的爬行訓練沒有效果, 並不能證明孩子跳過爬行就不會對孩子後期的學習造成影響, 但同樣, 目前也沒有跳過爬行期會對寶寶後期發育造成影響的高品質證據。

就大運動發育而言, 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獲得這些大運動技能, 需要相關肌肉有足夠力量, 同時平衡協調能力要達到一定水準。 如果真的因為肢體或者平衡協調能力問題導致孩子不能爬行,

Advertisiment
孩子的站立和行走同樣可能會受影響, 但目前並沒有高品質證據證實不爬行的孩子後繼的站立和行走會有什麼異常。

而且爬行所獲得的那些益處, 比如鍛煉孩子的頸部、胳膊以及腰部肌肉的力量, 也可以通過其他運動方式來獲得。 除了經典的手膝爬以外, 直立行走前的寶寶還有其他的活動方式, 包括:熊爬(手肘和膝蓋不彎曲)、肚皮爬(手和手肘挪動, 肚子和下半身拖著移動)、螃蟹爬(往後退或者往一側爬)、寶寶滾(用滾動的方式到達目的地)、屁屁挪(手撐地, 坐著挪動屁股), 這些活動同樣可以鍛煉孩子的力量。

那“跳過爬行期的寶寶更聰明”嗎?有人推測走路的孩子活動範圍更廣, 視覺輸入更豐富, 可能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育,

Advertisiment
先不說這只是主觀的推測, 目前的研究也顯示, 跳過爬行期孩子, 並不比經歷爬行期的孩子走得更早。 所以認為跳過爬行的孩子更聰明的說法, 同樣是沒有證據的主觀臆斷。

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寇里也說到:如果寶寶不會爬行, 但是會通過其它的方式挪動自己, 探索周圍世界, 鍛煉身體肌肉, 就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你發現孩子身體僵直、不會任何挪動, 或者兩側肢體不協調, 就需要及時找醫生諮詢了。

所以爬, 或者不爬, 目前並沒有什麼證據表明孩子有什麼優勢或者劣勢, 所以只要孩子身體沒有什麼異常情況, 四肢活動正常, 其它運動發育正常, 我們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 不需要為那些沒有依據的說法擔心焦慮了。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