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也稱注意力,
它原本是兒童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
為什麼兒童會逐漸喪失這種本能呢?關鍵在於他(她)成長的環境裡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
這些“干擾”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專注力自我成長的本能。
1、不分時機的關心、干擾、催促
2歲的多多正在地板上專心拼積木。 她把積木堆起來, 嘩地又推掉, 然後再堆再推。 堆的時候一臉專注, 推的時候滿臉興奮……奶奶一會兒過來“寶貝, 喝水了”;一會兒“寶貝, 餓不餓?”;一會兒“寶寶累不累, 要不要休息了?”本來玩得好好的多多發起飆來…
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寫作業坐不住,
Advertisiment
2、提供給寶寶太多玩具
你若是以為玩具多, 寶寶就會很開心, 就會增長很多知識, 那就大錯特錯。 當然, 如果有你在旁邊陪伴和指導, 寶寶會有一定的收穫;如果你只是把玩具扔給寶寶自己玩自己看, 寶寶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渙散的毛病。 因為寶寶一般很快就會厭倦, 並不斷地換其他玩具。 久而久之,
Advertisiment
有目的的活動更容易集中寶寶的專注力。 遊戲開始時, 你可以幫助寶寶選擇, 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 寶寶一會兒玩一樣, 什麼都玩不長, 這樣的遊戲是沒有意義的。 遊戲品質的高低不在於玩具的多少, 也不在於玩具價值的高低, 而在於寶寶在遊戲中獲得了怎樣的發展。
3、缺乏耐心
動物園猴山旁, 松松高興地看著爬高躍低的小猴子。 一旁的爸爸不斷催促著:“走了走了!還要看老虎、獅子呢!”小傢伙不為所動:“我要看猴子!爸爸, 猴子也有手對不對?”爸爸一邊敷衍著一邊又開始催:“走啦, 有什麼好看的!”
很多時候不是寶寶缺乏耐心, 而是大人提前喪失了觀察的耐心。 就像松松爸一樣, 總會從現實的角度去考量,
Advertisiment
4、玩遊戲時過多干涉、強迫
星星在沙灘上玩沙堆遊戲, 他小心地用鏟子挖著, 把沙子送進小桶裡, 裝入桶裡的沙還沒有灑在衣服上的多。 可他一點不在意, 不一會兒星星壘出了一個長方體, 一個圓柱體……媽媽從旁邊走過來大叫:“怎麼把衣服都弄濕了!”爸爸也來了:“兒子, 你的房子怎麼沒有裝門呢?來, 爸爸教你, 在這裡留個小門!”“我不要留小門……”星星立即沮喪起來。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總是不經意間破壞兒童在快樂中建立起來的專注力, 用自以為是的行為干涉瓦解了寶寶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教育小叮嚀:請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出現。 當孩子沉浸在遊戲中, 請遠遠地陪伴他, 以能給他安全感的距離為宜。 不要對孩子的半成品評頭論足, 當他希望你分享他的快樂時再和他分享。
5、對待寶寶的重複不耐心
3歲的童童反復把杯子裡的水倒進另外幾個杯子裡。 他仔細觀察著, 發現這些杯子高矮、粗細各不同。 有的杯子水剛滿, 有的杯子水剛好半杯, 還有的杯子很小。 媽媽在門口觀察了半天, 看到童童把水灑了一身, 再也忍不住, 立馬制止童童。
孩子如此專注地反復做一件事,
Advertisiment
6、不給孩子獨處或安靜的空間
讓兒童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或遊戲,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孩子正在房間裡讀書, 爸爸在一旁翻箱倒櫃地找東西;孩子在一邊興致勃勃地玩玩具, 奶奶在一邊大聲談笑或看電視……試想, 他(她)的注意力怎麼能不被轉移?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孩子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在此過程中給予他(她)積極的鼓勵和肯定,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專注力,並能保證他(她)有興趣參與這樣的活動。
他(她)的注意力怎麼能不被轉移?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孩子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在此過程中給予他(她)積極的鼓勵和肯定,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專注力,並能保證他(她)有興趣參與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