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溺水該如何處理

溺水, 是經常發生的意外。 多見於自我保護能力差的幼兒和兒童。 如果在游泳中不熟悉水性, 不瞭解游泳場的情況, 組織安排不當, 或在饑餓疲勞狀況下, 不顧自己的體力去游泳, 都可發生意外。

一、識別

溺水常因經口、鼻吸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窒息, 最後導致死亡。 少數小兒可由於入水後, 受驚、恐懼、驟然寒冷等的強烈刺激, 引起反射性喉頭痙攣, 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 雖然水分不能進入呼吸道, 但由於缺氧而造成窒息。

1.溺水時人體內部的改變

(1)淡水溺水一般河水為淡水, 由於淡水滲透壓較血液低, 當大量淡水吸入呼吸道及肺部後,

Advertisiment
很快被滲透人肺部毛細血管內而進入血循環, 這一過程進行相當快速, 約在3分鐘內可使迴圈血容量增加100%。 由於血容量驟然增加, 可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腫發生。 另一方面, 由於大量水分進入循環系統, 血漿滲透壓顯著下降, 水分又快速向紅細胞內轉移, 使紅細胞迅速膨脹破裂, 引起血紅蛋白尿。 因紅細胞破裂, 紅細胞內大量鉀離子進入血漿, 引起高血鉀症。 心肌由於缺氧和電解質紊亂導致心室纖維顫動(即心臟僅有顫抖而無有效收縮), 造成死亡。

(2)海水溺水由於海水是高滲性溶液, 當大量海水進入呼吸道及肺部後, 迴圈內的大量液體從低滲性的血液內快速轉移至肺泡, 造成嚴重肺水腫及血液濃縮,

Advertisiment
在3分鐘內可使血容量減少40%, 結果血壓下降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2.溺水的過程當人溺水時, 首先出現一種保護性的反射措施, 即呼吸暫停, 經過半至1分鐘, 由於缺氧又開始呼吸, 水分被吸入呼吸道。 此時因各種反射仍然存在, 因此可發生劇烈嘔吐, 嘔吐物又可被吸入, 引起呼吸道阻塞。 由於嚴重窒息缺氧, 意識已幾乎喪失。 約1分半鐘左右, 呼吸停止或停止後暫時恢復, 繼續吸水, 意識完全喪失, 瞳孔散大, 約再持續1分鐘後, 呼吸完全停止, 繼之心跳停止。 可見淹死過程僅4~5分鐘。 小兒發生溺水後, 多數由於驚慌、劇烈躁動, 加之體力較弱, 故進程更快。

3.溺水小兒救出水面後的各種表現溺水小兒可因腦缺氧、腦水腫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面色紫紺或蒼白、四肢厥冷、全身浮腫,

Advertisiment
抑或昏迷、抽搐、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或消失、視覺障礙等各種神經系統症狀。 同時可出現血壓降低、心律紊亂或心跳停止。 此外還可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少尿或無尿。 在幼兒更易出現體溫降低。 復蘇後可能併發肺炎、肺膿腫, 或腦缺氧後遺症, 嚴重者可呈植物人表現。

二、處理

溺水小兒大多數出現呼吸障礙或心跳呼吸停止, 因此處理主要儘快進行人工呼吸和人工迴圈。

1.現場急救

(1)倒水由於水分吸入呼吸道及肺部造成窒息, 一般在小兒撈出水面時首先迅速倒水, 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並將小兒腹部置於搶救者屈膝大腿上, 使患兒頭部下垂, 然後按壓背部, 使口咽及氣管內水分倒出。

Advertisiment
如無呼吸道阻塞者不必倒水。 如倒不出水, 應立即停止, 然後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及心臟擠壓。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當救護者將溺水小兒救出水面倒水後, 應立即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此時儘快清除阻塞在口鼻內的淤泥、嘔吐物、雜草等, 保持呼吸道通暢。 由於溺水後呼吸道內有部分水存留, 呼吸道阻力明顯增加, 假如使用手壓法進行人工呼吸, 由於通氣量小, 不能奏效, 因而對溺水救治常不採用。 口對口, 或口對鼻進行人工呼吸, 通氣量大, 因此對溺水小兒現場搶救時應採用此法。 口對鼻人工呼吸適用於牙關緊閉者及幼兒。 搶救者先深吸一口氣, 從溺水者的口鼻吹入, 當病兒的胸部稍有起動時,

Advertisiment
吹氣停止, 依次反復。 如吹氣後無胸廓起動, 應找出原因, 可能由於吹氣量不足、氣道阻塞或體位不當等。 常見原因為頭充分後仰不夠。 如溺水小兒心跳停止, 則應在人工呼吸的同時作胸外心臟擠壓。 急救者跪在患兒一側, 兩手相疊, 用手掌根部放在患兒胸骨下方、劍突之上, 借自己體重, 向下壓, 然後解除壓力, 讓胸廓自行彈起。 根據小兒大小, 人工呼吸每分鐘作18~25次, 胸外心臟擠壓每分鐘80~100次。

2.醫院內處理由於溺水小兒的病理變化複雜, 故除少數輕症病兒外, 大多數需經現場急救後迅速送至醫院內作進一步處理。

(1)呼吸的管理除已恢復自主呼吸的病兒, 均應作氣管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採用持續正壓呼吸或間歇正壓呼吸。 必要時可進高壓氧艙,則對改善缺氧,防止肺水腫、腦水腫有一定的作用。

(2)迴圈的維持溺水病兒常可發生心室顫動,必須及時處理。可用腎上腺素心內注射,同時做電擊除顫。並及時應用5%碳酸氫鈉,每次5毫升/千克體重,或11.2%乳酸鈉,每次3毫升/千克體重,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3)肺水腫的防治溺水病兒經初步復蘇成功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因肺水腫而危及生命。應給予持續正壓呼吸及脫水劑、強心劑防治。

(4)感染的防治溺水復蘇後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以肺部感染為主,故應加強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應每日 2~3次用含有抗生素的霧化液從口鼻吸入,對預防發生肺炎、肺膿腫有一定療效。對低體溫小兒應給予保暖。注意翻身拍背,以改善肺部迴圈,促使肺部感染的吸收和恢復。

3.預防溺水事故常發生於游泳活動中,因此加強游泳的組織和安全教育是預防溺水最積極的措施。小兒學習游泳時,必須有專人負責照管,饑餓、疲勞情況下不宜游泳。在農村和城市近郊,應加強河流、池塘、水壩附近的管理措施,防止小兒落水。家長更應注意避免讓小兒獨自到河邊玩耍而墜入河中。 

必要時可進高壓氧艙,則對改善缺氧,防止肺水腫、腦水腫有一定的作用。

(2)迴圈的維持溺水病兒常可發生心室顫動,必須及時處理。可用腎上腺素心內注射,同時做電擊除顫。並及時應用5%碳酸氫鈉,每次5毫升/千克體重,或11.2%乳酸鈉,每次3毫升/千克體重,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3)肺水腫的防治溺水病兒經初步復蘇成功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因肺水腫而危及生命。應給予持續正壓呼吸及脫水劑、強心劑防治。

(4)感染的防治溺水復蘇後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以肺部感染為主,故應加強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應每日 2~3次用含有抗生素的霧化液從口鼻吸入,對預防發生肺炎、肺膿腫有一定療效。對低體溫小兒應給予保暖。注意翻身拍背,以改善肺部迴圈,促使肺部感染的吸收和恢復。

3.預防溺水事故常發生於游泳活動中,因此加強游泳的組織和安全教育是預防溺水最積極的措施。小兒學習游泳時,必須有專人負責照管,饑餓、疲勞情況下不宜游泳。在農村和城市近郊,應加強河流、池塘、水壩附近的管理措施,防止小兒落水。家長更應注意避免讓小兒獨自到河邊玩耍而墜入河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