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裡經常有家長向老師“訴苦”——“我的孩子在家吃飯要喂;”“我的孩子在家從不吃青菜”;“我的孩子在家吃一頓飯要一個多小時”……總之, 提起孩子在家的吃飯問題, 多數家長百般無奈、倍感頭痛。 可是, 令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孩子在幼稚園吃飯卻一點問題也沒有。 同樣是吃飯, 為什麼孩子在家和在園的表現會有天壤之別?孩子在家吃飯難的癥結到底在哪裡?該怎麼樣“對症下藥”?
原因1:飯菜不一樣
幼稚園的飯菜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製作, 注重形象的外觀和漂亮的顏色, 激發孩子們的食欲;菜肴大多熟爛,
Advertisiment
而家裡的飯菜通常沒有把小孩的因素考慮進去, 孩子和大人吃一樣的飯菜, 大人們或許還不知道:這樣的飯菜對小孩子來說, “乾飯太幹了, 青菜太長了, 肉太硬了。 ”因此他們吃幾口就不想吃了。
建議:
家長不妨看一些兒童食譜書, 為孩子準備適合的飯菜, 相信孩子一定會吃得噴噴香。 如果孩子和大人吃一樣的飯菜, 也應盡可能地把肉和菜切碎一些, 煮爛一些。 另外, 飯菜要經常變變花樣, 孩子好奇心強, 喜歡吃沒有吃過的東西, 如果天天吃“蒸魚腩”、“蒸肉餅”,
Advertisiment
家長備忘錄:
年齡小的孩子多半不太喜歡黏稠的食物, 例如芝麻糊之類。 他們喜歡脆脆的、咀嚼時會發出聲音的食物;
食物中不要加入太多刺激性的調味品, 如蔥、薑、蒜、辣椒等;
食物不要切得太大塊, 以免孩子一看到就有吃不下的感覺;
食物的分量不要太多, 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餓的時候再給他吃;
注意食物種類和烹調方法的變化。 如果不想吃飯, 可以換換口味, 吃麵條、餃子等。 不吃雞蛋, 可以做成布丁、蛋糕;不吃青菜, 可以把青菜剁碎包在餃子裡給孩子吃。
原因2:要求不一樣
幼稚園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進餐的時候, 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專心吃, 不允許離開座位、東張西望、和同伴交談,
Advertisiment
建議:
孩子到三歲左右, 家長就該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 不可邊吃邊玩。 在吃飯前, 應將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來, 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 並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的時間錯開, 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則。
家長備忘錄:
孩子吃飯的地方應該相對固定。
營造愉快的有利於孩子專心進餐的氛圍。
吃飯時不准做其他事情, 即使到了他最喜歡的卡通片時間, 寧可讓他看完再吃飯, 也不要邊吃邊看, 影響食欲。
不要討論孩子的飯量, 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什麼好吃, 什麼不好吃, 更不要許吃一口飯講一個故事這類的願。
Advertisiment
吃飯時, 父母千萬不要採取哀求、恐嚇或哄騙的方式逼孩子吃, 這只會使孩子更執拗。
原因3:在幼稚園不吃零食
在幼稚園, 當孩子感到吃飽了, 老師不會再勉強孩子吃;孩子偶爾一餐吃得少, 老師也不會在中途給孩子添加食物。 在兩餐之間, 老師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 尤其是戶外體育運動, 孩子有了足夠的運動量, 就有饑餓感, 下次進餐時一定會吃得很香。
建議:
孩子拒絕進食時, 絕對不能強迫他, 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都餓著的。 只要堅決不給他吃零食, 等他下一頓飯再回到餐桌邊就會大吃一頓, 這比嘮嘮叨叨數落的效果要強得多。 要限制幼兒吃飯的時間, 告訴他們吃飯時間一結束, 就把飯菜撤走, 堅持讓孩子知道:這頓飯不好好吃,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 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的標準定量。
限制零食。 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即使一塊餅乾也不能吃, 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 促進血液迴圈, 有助於消化。
採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不能過分勉強孩子接受某一食物。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多與教師取得聯繫。
不要借助冷飲、巧克力、可樂來引誘孩子吃飯, 這樣只會使情況更糟糕。
不要讓孩子以為只要他肯吃, 父母就高興, 這會對孩子產生壓力, 易導致偏食或過胖。
別讓他討價還價, 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他能決定吃不吃,也只有他清楚要吃多少,喜歡吃什麼。
家長備忘錄:
不要過分擔心孩子不吃東西,只要他身體健康,沒有生病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孩子餓了,他自然會吃。
每個月替孩子測身高、體重,記錄他們生長、發育的情形,只要他們心情愉快、活潑、沒有病痛,就值得欣慰了。
以故事或其他小朋友為模仿的物件,激勵孩子好好吃飯,長得健康聰明。
以漸進的方式鼓勵孩子:先給孩子少許的飯菜,只要一吃完,即給予鼓勵。
安排飯後親子同樂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吃飯時間不是唯一與父母相聚的時刻,並期待飯後的時間早點到來。
讓孩子參與佈置吃飯的環境。例如擺碗筷、凳子等,也能使孩子建立對食物的興趣。
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他能決定吃不吃,也只有他清楚要吃多少,喜歡吃什麼。家長備忘錄:
不要過分擔心孩子不吃東西,只要他身體健康,沒有生病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孩子餓了,他自然會吃。
每個月替孩子測身高、體重,記錄他們生長、發育的情形,只要他們心情愉快、活潑、沒有病痛,就值得欣慰了。
以故事或其他小朋友為模仿的物件,激勵孩子好好吃飯,長得健康聰明。
以漸進的方式鼓勵孩子:先給孩子少許的飯菜,只要一吃完,即給予鼓勵。
安排飯後親子同樂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吃飯時間不是唯一與父母相聚的時刻,並期待飯後的時間早點到來。
讓孩子參與佈置吃飯的環境。例如擺碗筷、凳子等,也能使孩子建立對食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