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為什麼會任性?以自我為中心, 任著自己的性子來, 想幹嘛就幹嘛, 稍不順心就會大哭大鬧。 寶寶的這些現象似乎是很多家長共同的煩惱。 孩子為什麼會任性呢?一起看過來吧!
Advertisiment
許多父母與幼兒教師都發現, 當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 就不那麼聽話了, 大人讓他幹什麼, 他偏對著幹。 這種情況大多在2歲時開始出現, 3歲後走向高峰。 其實, 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兒童的“第一反抗期”。
童真跟任性不是兩個相同的概念, 童真的是會發現並且滿足於一些生活中的小確幸, 但是任性卻是不斷地向父母要求或是讓父母妥協于自己的欲望。 對於孩子的愛要理智, 不能夠溺愛, 如果家長總是放任孩子的任性, 那麼長此以往下去對於培養他們的優秀品格會有很大的影響, 因為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很難做出利他的行為, 那麼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是有哪些呢?
Advertisiment
1、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
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集結了萬千的寵愛, 家長對於孩子們總是非常包容, 即使他們有錯誤也會説明他們去解釋或是心甘情願的幫助孩子收拾爛攤子, 孩子們缺乏約束和行為規範, 此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會有著消極性的影響。 教育應該張弛有度。
2、缺乏交流機會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都住在了高樓大廈裡, 雖然物質生活提高了, 但是他們的幸福感卻沒有以前的孩子那麼強烈, 生活中相陪的只是電子產品, 缺少了實際的溝通機會, 同伴的缺少使得他們少了很多天真的快樂以及分享的喜悅, 而父母多數忙於工作又不能夠做到充分的親子溝通, 導致孩子的個性變得敏感孤僻,
Advertisiment
3、幸福來的太容易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能夠輕鬆的滿足於自己的願望, 有些“聰明”孩子懂得迂回戰術, 如果父母不同意就會轉而去請求爺爺奶奶, 因為老人家對於孫子孫女總是疼愛有加, 只要是他們的願望, 總會想盡辦法幫助他們去實現。 迂回戰術許多孩子都屢試不爽。
教育過程中情商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情商的孩子將來的發展道路越更加廣, 而且在待人處事上面也會比其他人更為成熟, 任性的孩子就是情商低的表現, 我們在瞭解孩子任性原因之後, 就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來教育孩子。
4、多跟孩子做親子溝通
孩子若是可以跟家長保持溝通, 那麼家長就可以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Advertisiment
5、家長要做好表率作用
平日裡要對於孩子的行為有著明確的要求, 讓孩子明白沒有一個人是絕對自由的, 是在約束下如何才能夠生活的更好。
6、跟爺爺奶奶說好不要太過於心疼孩子
很多家庭裡都是家長要教育孩子的時候, 孩子總是躲到爺爺奶奶身邊, 結果反而是爺爺奶奶教育了家長, 這種溺愛對於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父母應正確認識孩子在第一反抗時期中的任性, 並加以引導, 可試著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放手讓孩子幹。 這一年齡的幼兒什麼都想自己來, 如穿衣服、系鞋帶、盛飯, 甚至給大人夾菜, 手不停, 腳不停。 雖然他們的動作很不得要領,
Advertisiment
少說不要。 父母總希望通過“禁止”來改變孩子的不好行為, 但愈是這樣, 愈會強化這種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停止了錯誤行為時, 立即給予讚賞和獎勵。
巧用轉移法。 這個年齡的孩子能力有限, 但為了模仿大人, 往往會固執地幹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 此時家長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來讓幼兒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孩子想幫大人搬一些重東西, 大人可給一些小東西讓他拿。
要堅持要求。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百般糾纏時, 父母應堅定地說“不”。 有的孩子在商店看見喜歡的東西就要買, 家長不同意, 就賴著不走或放聲大哭大鬧,此時父母千萬不能依從,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走開。孩子雖然沒達到目的,卻也無可奈何,這樣既不傷孩子的自尊心,又不助長孩子的任性。
面對孩子理直氣壯式的頂嘴
有的家長這樣反映:孩子在3歲以前還比較聽話,但3歲以後就變得任性起來,常常表現出自作主張,如不願按時睡覺、不好好吃飯等。如果耐著性子和他講道理,他的理由比你還充分。令父母頭痛的是孩子很會“講理”,但行為卻無法與所謂的“理”相符,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首先想想問題到底在哪裡?
四五歲的孩子,正是想像力豐富、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喜歡發問,也會察言觀色,不但要求成人告訴他一些事情,也願意告訴別人許多事情,有時也喜歡吹點小牛,自我意識已逐漸形成,開始要求和成人形成一種新的關係。這時成人對孩子的管教,若還是3歲前的老一套,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和成人的“心理衝突”。“頂嘴”多半出現在家長數落孩子不對的時候。為此,遇到孩子據理力爭或找藉口時,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批評或說理是否合理。有理則好接受,無理,就難以讓孩子服從。有的父母沒有深入瞭解情況,即興發揮就很難令孩子信服;有的父母不注意以身作則,如自己平時好吃零食,吃飯挑食,而跟孩子說“挑食是壞毛病”等,會令孩子反感。同時,要設法讓孩子在具體的活動中,去體會父母所說的道理。如有的孩子因貪吃嘔吐了,這時父母可以說“吃多了,肚子受不了,嘔吐了,多難受!”孩子聽了覺得有理。說理,還須注意口氣和態度。孩子往往會以大人說他的語氣來教訓別人或反駁父母,所以,以輕聲細語代替吼叫反而容易安撫孩子,常常用同樣的高頻率嘮叨不停,會讓孩子習以為常而忽略對父母的尊敬。如果為某件事和孩子僵持不下,最好儘量降低音量,視情況改變話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用嚴肅低調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你認真時的壓力。
多採用幽默的辦法教育孩子,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字眼教他比乾巴巴的說教有效。同時,肯定地告訴他你希望他做的事,比告訴他你不希望他什麼來得有效。
孩子以哭為武器怎麼辦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碰到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情,都是以哭來作出反應。這樣的孩子似乎很脆弱,別人惹不起,家長也很煩惱。
怎樣面對以哭為武器的孩子呢?其實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反應。有受了委屈,用哭來宣洩的;有遇到困難,無法應付了,用哭來求救的;也有的是提出無禮要求遭到成人拒絕時,以哭來反抗的。哭是孩子一種特有的有效武器。最初往往在家中嘗到甜頭。如有的孩子在家中一旦對某件事情感到不滿,就號啕大哭,不達目的不甘休,誰勸也不聽,家長在無可奈何之下,就妥協,久而久之孩子嘗到了甜頭,就以哭作為控制家長的手段。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假如家長被孩子的哭所奴役,就會讓哭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仙丹靈藥。
怎樣幫助愛哭的孩子呢?愛哭的孩子都比較敏感,對這類孩子在他(她)們眼淚掉下來之前加以預防。孩子在掉眼淚之前肯定有情緒變化,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看出來。每當孩子的臉多雲轉陰時,家長要儘快出現在孩子身邊,一邊提供幫助,一邊教必要的技能,還可談心疏導,這樣做可能有些難度,但效果很好。
另外,要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孩子有許多需求,但有的孩子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哭,媽媽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能告訴媽媽哭什麼嗎?”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談話上,幫助孩子學會用具體的語言及行動解決問題。
以冷靜沉默的堅持,軟化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對無理取鬧採用“冷處理”方式,既不妥協,也不發火,可以在安全的狀態下把孩子隔離一段時間,直到孩子自動停止了哭聲。這時成人可裝作什麼也沒發生的樣子,過去與幼兒交流,使幼兒知道“哭”是不管用的。
如何看待孩子沒耐心
一位家長反映,她的小孩從小就沒有耐心。出生之後,吃奶吃幾口就東張西望不吃了,到了兩三歲,先看小人書,看了幾頁就丟掉,再拿起積木,堆了幾塊又不幹了。只要他想做什麼事,便立刻要求兌現,否則就不停地糾纏,甚至大哭大鬧,直到父母滿足他的要求或作出某種讓步為止。
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幼兒本身具有心理穩定性差和注意力轉移快這兩個特點。幼兒不可能像成人那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幼兒也十分好奇,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不能將注意力持久地集中,故家長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何況耐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
首先,對孩子的耐心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讓孩子逐漸懂得世界不是以他們為中心的,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有要求,都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不可能總是排在第一位,要學會等待。
其次,訓練耐心也需要耐心。當孩子做事虎頭蛇尾,且見異思遷時,父母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甚至哭鬧就隨便放棄。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無耐心地一時去看看,一時去問問,而最好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孩子堅持做完。這樣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取勝的毅力。
最後,要求孩子一段時間只幹一件事。不要把許多玩具、書籍都放在孩子身邊,為了集中精力,一次只給一件,可以由家長指導怎樣玩出各種花樣。有的家長以為玩具越多越好,孩子要玩什麼就買什麼,買的玩具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不指導如何玩,尤其是難度過大的玩具,幼兒擺弄一下就扔在一邊,程度過深的書籍會造成幼兒的精神疲勞,結果反而使孩子養成沒耐心的習慣。
總結:任性不是一種權利,但是許多家長的溺愛或是縱容讓孩子將任性看做了理所當然,家長應該並且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培養,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好性格,這才是真正幫助孩子為將來的美好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就賴著不走或放聲大哭大鬧,此時父母千萬不能依從,最好的辦法是帶孩子走開。孩子雖然沒達到目的,卻也無可奈何,這樣既不傷孩子的自尊心,又不助長孩子的任性。面對孩子理直氣壯式的頂嘴
有的家長這樣反映:孩子在3歲以前還比較聽話,但3歲以後就變得任性起來,常常表現出自作主張,如不願按時睡覺、不好好吃飯等。如果耐著性子和他講道理,他的理由比你還充分。令父母頭痛的是孩子很會“講理”,但行為卻無法與所謂的“理”相符,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首先想想問題到底在哪裡?
四五歲的孩子,正是想像力豐富、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喜歡發問,也會察言觀色,不但要求成人告訴他一些事情,也願意告訴別人許多事情,有時也喜歡吹點小牛,自我意識已逐漸形成,開始要求和成人形成一種新的關係。這時成人對孩子的管教,若還是3歲前的老一套,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和成人的“心理衝突”。“頂嘴”多半出現在家長數落孩子不對的時候。為此,遇到孩子據理力爭或找藉口時,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批評或說理是否合理。有理則好接受,無理,就難以讓孩子服從。有的父母沒有深入瞭解情況,即興發揮就很難令孩子信服;有的父母不注意以身作則,如自己平時好吃零食,吃飯挑食,而跟孩子說“挑食是壞毛病”等,會令孩子反感。同時,要設法讓孩子在具體的活動中,去體會父母所說的道理。如有的孩子因貪吃嘔吐了,這時父母可以說“吃多了,肚子受不了,嘔吐了,多難受!”孩子聽了覺得有理。說理,還須注意口氣和態度。孩子往往會以大人說他的語氣來教訓別人或反駁父母,所以,以輕聲細語代替吼叫反而容易安撫孩子,常常用同樣的高頻率嘮叨不停,會讓孩子習以為常而忽略對父母的尊敬。如果為某件事和孩子僵持不下,最好儘量降低音量,視情況改變話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用嚴肅低調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你認真時的壓力。
多採用幽默的辦法教育孩子,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字眼教他比乾巴巴的說教有效。同時,肯定地告訴他你希望他做的事,比告訴他你不希望他什麼來得有效。
孩子以哭為武器怎麼辦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碰到任何一件不如意的事情,都是以哭來作出反應。這樣的孩子似乎很脆弱,別人惹不起,家長也很煩惱。
怎樣面對以哭為武器的孩子呢?其實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反應。有受了委屈,用哭來宣洩的;有遇到困難,無法應付了,用哭來求救的;也有的是提出無禮要求遭到成人拒絕時,以哭來反抗的。哭是孩子一種特有的有效武器。最初往往在家中嘗到甜頭。如有的孩子在家中一旦對某件事情感到不滿,就號啕大哭,不達目的不甘休,誰勸也不聽,家長在無可奈何之下,就妥協,久而久之孩子嘗到了甜頭,就以哭作為控制家長的手段。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態度,假如家長被孩子的哭所奴役,就會讓哭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仙丹靈藥。
怎樣幫助愛哭的孩子呢?愛哭的孩子都比較敏感,對這類孩子在他(她)們眼淚掉下來之前加以預防。孩子在掉眼淚之前肯定有情緒變化,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看出來。每當孩子的臉多雲轉陰時,家長要儘快出現在孩子身邊,一邊提供幫助,一邊教必要的技能,還可談心疏導,這樣做可能有些難度,但效果很好。
另外,要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孩子有許多需求,但有的孩子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哭,媽媽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能告訴媽媽哭什麼嗎?”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談話上,幫助孩子學會用具體的語言及行動解決問題。
以冷靜沉默的堅持,軟化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對無理取鬧採用“冷處理”方式,既不妥協,也不發火,可以在安全的狀態下把孩子隔離一段時間,直到孩子自動停止了哭聲。這時成人可裝作什麼也沒發生的樣子,過去與幼兒交流,使幼兒知道“哭”是不管用的。
如何看待孩子沒耐心
一位家長反映,她的小孩從小就沒有耐心。出生之後,吃奶吃幾口就東張西望不吃了,到了兩三歲,先看小人書,看了幾頁就丟掉,再拿起積木,堆了幾塊又不幹了。只要他想做什麼事,便立刻要求兌現,否則就不停地糾纏,甚至大哭大鬧,直到父母滿足他的要求或作出某種讓步為止。
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幼兒本身具有心理穩定性差和注意力轉移快這兩個特點。幼兒不可能像成人那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幼兒也十分好奇,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不能將注意力持久地集中,故家長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何況耐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
首先,對孩子的耐心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讓孩子逐漸懂得世界不是以他們為中心的,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有要求,都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不可能總是排在第一位,要學會等待。
其次,訓練耐心也需要耐心。當孩子做事虎頭蛇尾,且見異思遷時,父母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不願意,甚至哭鬧就隨便放棄。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無耐心地一時去看看,一時去問問,而最好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孩子堅持做完。這樣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取勝的毅力。
最後,要求孩子一段時間只幹一件事。不要把許多玩具、書籍都放在孩子身邊,為了集中精力,一次只給一件,可以由家長指導怎樣玩出各種花樣。有的家長以為玩具越多越好,孩子要玩什麼就買什麼,買的玩具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又不指導如何玩,尤其是難度過大的玩具,幼兒擺弄一下就扔在一邊,程度過深的書籍會造成幼兒的精神疲勞,結果反而使孩子養成沒耐心的習慣。
總結:任性不是一種權利,但是許多家長的溺愛或是縱容讓孩子將任性看做了理所當然,家長應該並且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培養,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好性格,這才是真正幫助孩子為將來的美好生活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