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為什麼要“撒謊” 如何應對孩子撒謊

“謊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里程碑”。 通常, 大孩子比小孩子更容易“撒謊”, 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撒謊”, 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撒謊”行為通常較同齡孩子出現得早一些, 4歲以上的孩子幾乎都有“撒謊”行為。 有研究發現, 4歲的孩子平均每兩小時“撒謊”一次, 6歲的孩子平均每1小時“撒謊”一次。 還有研究發現, 那些兩三歲就開始“撒謊”的孩子, 四五歲就能把謊言說得天衣無縫的孩子, 往往學習成績更好。

雖然, 誠實是孩子最為重要的美德, 但是, “撒謊”(說謊、欺騙)確實需要更高級的認知能力和社交技巧——內向的孩子很少“撒謊”, 那通常是因為他們缺少圓謊所需要的更高級的社交技巧。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告訴你, 他的房間裡住著一隻大象, 他的被子裡住著一個小精靈, 每天晚上會和小仙女聚會......這些並不是“撒謊”, 只是他的假想而已。

孩子為什麼要“撒謊”

小寶寶是不會“撒謊”的, 孩子從一開始並不認同“撒謊”行為, 他們比大人更不能接受“撒謊”, 在他們眼中, 一切“撒謊”都是不對的, “撒謊”的人都是壞人。 但是, 隨著他們接觸到成人之間的“撒謊”, 並且慢慢發現“撒謊”偶爾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好處......

原因1:大人們都熱愛“撒謊”, 為什麼我就不可以呢

也許, 首先, 我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 很多時候, 大人彼此間“善意的謊言”和對孩子“失信的行為”, 恰恰是給孩子做了“誠實”的反面教材。

Advertisiment
在孩子面前盡可能避免“善意的謊言”和“失信的行為”。

原因2:大人們都愛聽“謊言”, 我不被允許說出真相

大人們似乎更喜歡“撒謊”的孩子——尤其是得到孩子表達的認同、肯定。 孩子對大人說出他的真實想法是件冒險的事情, 當他說真話時, 也許會被責罰, 當他“撒謊”時, 卻可能得到更多的讚美和愛。 所以, 想要孩子不撒謊, 大人應該早早做好心理準備, 既要接受孩子說令人愉悅的真話, 也要接受孩子說出傷人的真相。

原因3:大人們逼著我“撒謊”, 我討厭設圈套的質問

誰都討厭被人質問, 被逼迫著在笨拙的謊言和尷尬的坦白之間做出選擇實在兩難。

也許我們本來就不該明知故問, 去“誘導”孩子“撒謊”(激發孩子防禦性的撒謊)。

Advertisiment

原因4:“撒謊”沒有嚴重後果, 我只想避免受到懲罰

孩子“撒謊”大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犯下的過錯。 通常, 孩子先做了他認為不該做的事情, 為了避免受到大人的懲罰, 他不承認自己做過, 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大人常常只會批評孩子想要掩飾的過錯, 並不批評孩子“撒謊”的行為, 於是, 對孩子來說, 即使“撒謊”未果, “撒謊”也沒有什麼嚴重後果。

不助長孩子“撒謊”的行為, 需要告訴他:你的過錯我能理解原諒, 如果你能說真話, 這會令我感到高興。

原因5:“撒謊”可以保護自己, 我要維持秩序和地位

如果孩子突然變得愛“撒謊”, 或是某一段時間內經常“撒謊”, 很有可能是他周遭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令孩子感到有巨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孩子會用幻想來彌補現實中的不足,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撒謊”行為中獲取資訊, 提煉出令他感到壓力的來源, 以及他的希望和意圖。

此時, 對孩子“撒謊”行為的理智處理方法是對他的希望和意圖表示理解, 不去指責他的希望和意圖, 也不去指責他的“撒謊”行為。

原因6:我向你“撒謊”因為我有需要保護的Ta

小孩子都有一顆溫柔善良的心, 他們的初心往往都是很好的, 也許“撒謊”的背後有他特別想要保護的人、事、物, 也許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去保護這個人、事、物。

總之, 孩子們並不是天生就愛“撒謊”的, 面對“撒謊的孩子”, 給他明確的道德教育之外, 更要去尋找引發這種行為的原因, 才能有針對地解決。 所以, 家長需要怎樣做呢?

理解孩子的“能力倒退”

3歲到3歲半本應是寶寶各方面能力進步很快的時期,

Advertisiment
然而儘管在技巧能力方面不斷進步, 寶寶表現出來的卻是各方面能力的正常倒退, 寶寶也會因此變得焦慮和內向。 因為肌肉發育的不平衡, 他的運動協調能力反而不如從前, 他又會經常摔倒, 搭積木的手沒之前穩了, 也不再敢用大膽豐富的線條作畫;視覺方面, 他能注意到很多細節卻對其他很明顯的事物視而不見, 並且很怕高;語言方面, 說話流利的寶寶也可能會出現口吃他的倒退遠遠不止這些, 他可能又開始吸手指、咬指甲、挖鼻孔、需要時時處處帶著自己的小被子。

解決方法:請理解寶寶的想法和感受, 尊重並有針對性地引導他。 有時候, 不作為地靜靜等待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實際上,寶寶的整個成長過程並非是穩步向前的,而是穩定期與不穩定期交替出現,呈現出進步與倒退混雜的局面,這種情形被稱為“成長的交織”。寶寶要發展必然會對目前的狀態進行突破,而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待完成發展後,又呈現出一個較高層次的穩定狀態。就這樣,突破—穩定—再突破—再穩定輪番進行,總有一天,達到最穩定最成熟的狀態。

熱衷又沒有定性——其實我也希望能做得更好

3歲半左右的寶寶,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又想要支配世界,加之各方面能力的正常倒退或不穩定,表現出來的感覺便是既熱衷又沒有定性。

解決方法:當你看到寶寶弄得一團糟的場面,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多看多聽,等你弄明白他在做什麼的時候,再發表你的感受和評價。要往好處想,尋找寶寶的積極動機;要換位思考,進入寶寶的世界中,以他的身高、他的角度、他的動作設身處地去想;要鼓勵積極動機下的積極行動和良好品質;嘗試和寶寶一起做,能做得更好。

怎樣“愛”才不算“溺愛”

其實,父母有怕寵壞寶寶的擔憂,就不容易出現溺愛危機。當然,父母行事要有原則,但也不必時時刻刻表現得不通情理。事實上,寶寶的有些行為本身並沒有錯,而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彈性地調整策略,做出一些讓步。只要你拿捏得當,就不算“溺愛”。

實際上,寶寶的整個成長過程並非是穩步向前的,而是穩定期與不穩定期交替出現,呈現出進步與倒退混雜的局面,這種情形被稱為“成長的交織”。寶寶要發展必然會對目前的狀態進行突破,而突破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待完成發展後,又呈現出一個較高層次的穩定狀態。就這樣,突破—穩定—再突破—再穩定輪番進行,總有一天,達到最穩定最成熟的狀態。

熱衷又沒有定性——其實我也希望能做得更好

3歲半左右的寶寶,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又想要支配世界,加之各方面能力的正常倒退或不穩定,表現出來的感覺便是既熱衷又沒有定性。

解決方法:當你看到寶寶弄得一團糟的場面,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多看多聽,等你弄明白他在做什麼的時候,再發表你的感受和評價。要往好處想,尋找寶寶的積極動機;要換位思考,進入寶寶的世界中,以他的身高、他的角度、他的動作設身處地去想;要鼓勵積極動機下的積極行動和良好品質;嘗試和寶寶一起做,能做得更好。

怎樣“愛”才不算“溺愛”

其實,父母有怕寵壞寶寶的擔憂,就不容易出現溺愛危機。當然,父母行事要有原則,但也不必時時刻刻表現得不通情理。事實上,寶寶的有些行為本身並沒有錯,而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彈性地調整策略,做出一些讓步。只要你拿捏得當,就不算“溺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