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為何會產生厭學情緒

親子鏡頭

余漢文今年剛六歲, 他活潑可愛, 深得父母長輩的喜愛。 可是年紀小小的他經常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讓父母很不高興。

有一次, 他們一家人去公園裡遊玩。 他趴在水池邊, 看著那些活潑可愛的小鯉魚在水裡快活地游來遊去。 正看到起興處, 漢文突然回過頭向爸爸發問:“爸爸, 為什麼有的鯉魚肚子鼓鼓的, 有的鯉魚肚子扁扁的呢?”爸爸聽了之後, 大笑道:“因為有的鯉魚是公的, 所以肚子是扁的;有的鯉魚是母的, 肚子就是鼓的。 ”

漢文眨巴著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 疑惑地看著父母, 繼續問道:“為什麼公的肚子就是扁的,

Advertisiment
母的肚子就是鼓的呢?”

媽媽一聽不高興了, 心想孩子年紀還小, 怎麼能問這些問題。 於是, 她想要打斷兒子的問話, 但爸爸及時制止了她, 他微笑著對漢文說:“這裡面涉及的知識可廣了, 漢文要是想知道, 就要從今以後好好學習啊!”漢文高興地點了點頭。

教育啟悟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 對什麼都感到好奇, 充滿了求知欲。 可能有的父母就疑惑了, 我家的孩子怎麼就是不愛學習呢?其實, 孩子不配合父母的安排, 並不說明他們不愛學習, 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引導方法出了問題。

當孩子表現對某件事的好奇心時, 父母並沒有很好地加以引導, 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每次要求孩子學習時, 都以命令或發佈任務式的口吻,

Advertisiment
當然令孩子心生反感。

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需要父母借助機會, 運用一定的方法對其進行激發。 父母不應該把成人的方法和思維用在孩子身上, 讓孩子被動地、機械地學習。 父母應該知道, 如果孩子只是被動地學習, 老師教什麼, 他學什麼, 這樣的學習是無益于孩子的成長的。 孩子失去了求知欲, 沒有追求知識的渴望, 就難以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

當孩子表現出對某件事物的好奇心時, 是激發孩子求知欲的最佳時機。 父母不應該對孩子那些看似奇怪的發問不理睬, 忽略或者責備, 而應該找出與孩子的問題相關的知識, 根據需要把孩子的提問引入到相關領域,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而促進孩予的學習。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父母的引導被激發出來。 當孩子在某門課程上取得成績時, 父母應該多誇獎、表揚。 在父母語言的暗示下, 孩子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慢慢激發出來的。 父母還可以利用遊戲, 來引導孩子對某個知識領域的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