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為何被拒絕參加遊戲

一天, 蓓蓓的幼稚園舉辦家長半日開放活動, 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課, 並觀摩教學活動。

在自由活動期間, 媽媽看到蓓蓓想要上滑梯, 當時滑梯上有幾個和蓓蓓同班的小朋友正在上面玩。 蓓蓓開始時有些膽怯, 不敢上。 她回頭看看媽媽, 媽媽點頭做出鼓勵的表情, 蓓蓓開始上滑梯。 這時, 上面一個小朋友突然說:“莎莎, 蓓蓓要上來, 咱們讓她上來嗎?”這時, 只聽莎莎果斷地說:“不讓她上來, 她是個賴皮。 ”

聽到這裡, 蓓蓓“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媽媽很吃驚。 她耐心地跟莎莎說:“小朋友一起玩不好嗎?蓓蓓小, 你們帶著她玩好嗎?”莎莎傲慢地俯視著蓓蓓說:“我們原來很喜歡和蓓蓓一起玩,

Advertisiment
可她總耍賴, 我們就不喜歡她了。 ”其他幾個小女孩也紛紛表示不願意和蓓蓓玩。 蓓蓓哭得更厲害了, 媽媽怎麼也不明白, 在家裡特別可愛的女兒怎麼在班裡這麼受排斥?

在這個案例中, 蓓蓓明顯受到了小朋友們的排擠, 這不僅讓她感到傷心, 甚至還會對她未來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通常來說, 經常被排擠的孩子, 往往都會有這些心理特徵:他既喜歡與其他孩子玩, 同時又習慣性地表現出在家裡的任性和依賴。 時間一久, 小朋友們就會自動結成團夥排斥他了。 所以說,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排斥, 主要是由於自身原因所造成的。 一般來說, 被排斥的孩子會有如下特點:

Advertisiment

1.好勝心過強

就像蓓蓓一樣, 當其他小朋友說到為什麼排擠她時, 眾口一詞的原因是她總是不遵守遊戲規則。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像蓓蓓一樣的孩子好勝心太強, 為了取勝, 便不顧規則。 因此, 往往會遭到集體的反對而最終被排擠。

除此之外, 有些孩子在遊戲中只能占上風, 不能吃一點虧, 否則就會沒完沒了地搗亂, 表現得自私、狹隘、任性。 例如, 如果他們在遊戲中吃了一點虧或者自己不願意玩了, 就故意讓大家都玩不成, 這樣的孩子往往也會被多數夥伴厭棄。

2.內心過於膽怯

有的孩子被排斥是因為不遵守遊戲規則, 而有些孩子則是因為內心過於膽怯, 不敢同小朋友一起玩。 久而久之, 他的綜合能力就會較同年齡的孩子差,

Advertisiment
在遊戲中往往就會表現得比小夥伴落後許多, 因此被小夥伴們厭棄。

3.年齡原因

如果孩子的朋友圈年齡比較大, 只有他是小孩子, 那麼, 這也很有可能使他受到排擠。 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活動時, 在遊戲中年齡較小孩子的能力往往不如年齡較大的孩子, 因而往往被拒絕參加遊戲。

事實上, 這些都是孩子被拒絕參加遊戲的表面原因, 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因為家人對孩子太嬌慣, 很少對孩子的任性行為進行制約和限定。 這些孩子在家裡的要求總能夠得到滿足, 但是當與他人交往時, 其他人卻不會總依著他行事。 所以, 自然而然地這些孩子就會遭到挫折、受到排擠。

若孩子總受到排擠,

Advertisiment
父母首先應當分析是否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偏差, 然後再針對孩子, 作出相應的提醒:

1.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如果孩子是因為經常不遵守遊戲規則, 或者在遊戲中搗亂而被夥伴們拒絕再次參加遊戲, 那麼, 父母首先應該讓孩子知道他被拒絕的原因。 然後再明確告訴孩子, 不遵守遊戲規則和在遊戲中搗亂是不受歡迎的。 只有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 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 懂禮貌、謙讓, 這樣才能受到小朋友們的歡迎。

接下來, 要讓孩子摒棄嬌氣的毛病, 讓他學會正確地對待輸贏。 要告訴孩子, 對於遊戲, 贏了肯定高興, 但不要驕傲, 要把自己的本領教給其他的小朋友, 大家共同提高;輸了, 應該找到失敗的原因,

Advertisiment
知道下次應該怎麼做, 不可嫉妒別人或搗亂。

2.讓孩子運用年齡優勢

如果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玩耍, 父母不要過於反對, 應當認識到, 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交往, 可以讓孩子獲得豐富的內心體驗。

當然, 當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玩耍時, 還需要提醒孩子有所注意。 比如, 你可以提醒孩子, 在與比自己小的夥伴交往時, 要意識到自己是哥哥(姐姐), 並教他(她)嘗試用哥哥(姐姐)的姿態來愛護弟弟(或妹妹)。

在與比自己大的夥伴交往時, 孩子會感到新奇和有趣。 哥哥姐姐們總有一些新的東西在吸引著他們, 使他們能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獲得滿足, 與此同時, 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充分發展。 如果孩子由於年齡小、能力差而被拒絕參加遊戲, 父母可以出面和其他小朋友商量,讓孩子參與到遊戲中去。

3.鼓勵孩子融人集體

對因膽怯而被拒絕參加遊戲的孩子,父母可以為他選擇較他年齡小、能力又相近的夥伴一起遊戲。同時,父母應多給孩子以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在遊戲中你表現得很好,很能幹,爸爸媽媽很高興”。

平時,父母也應該多鼓勵孩子大膽交往,對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及時表揚,以幫助孩子逐步克服膽怯心理。

4.鼓勵孩子幫助他人

想讓其他小朋友重新接納孩子,父母就要鼓勵他關心其他的遭遇社交困難的孩子,主動對他們伸出友誼之手。這樣,他就會體會到人情冷暖,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改變自己的社交心態。同樣,假如你的孩子遇到了困難,也可以詢問學校老師或者輔導員是否可提供類似的幫忙。

5.不要嬌生慣養孩子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要注意不要嬌慣、溺愛孩子,不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以免養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

平時,父母還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榜樣。如果發現了孩子的優點,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發現了孩子的缺點,也要及時給予批評和指導。

6.聆聽孩子的心聲

如果孩子因受到排擠而不開心、掉眼淚、心不在焉,或是情緒不佳時,父母可試著與孩子聊天,詢問他是否幼稚園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傾聽他的心聲。

父母可以出面和其他小朋友商量,讓孩子參與到遊戲中去。

3.鼓勵孩子融人集體

對因膽怯而被拒絕參加遊戲的孩子,父母可以為他選擇較他年齡小、能力又相近的夥伴一起遊戲。同時,父母應多給孩子以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在遊戲中你表現得很好,很能幹,爸爸媽媽很高興”。

平時,父母也應該多鼓勵孩子大膽交往,對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及時表揚,以幫助孩子逐步克服膽怯心理。

4.鼓勵孩子幫助他人

想讓其他小朋友重新接納孩子,父母就要鼓勵他關心其他的遭遇社交困難的孩子,主動對他們伸出友誼之手。這樣,他就會體會到人情冷暖,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改變自己的社交心態。同樣,假如你的孩子遇到了困難,也可以詢問學校老師或者輔導員是否可提供類似的幫忙。

5.不要嬌生慣養孩子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要注意不要嬌慣、溺愛孩子,不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以免養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

平時,父母還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榜樣。如果發現了孩子的優點,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發現了孩子的缺點,也要及時給予批評和指導。

6.聆聽孩子的心聲

如果孩子因受到排擠而不開心、掉眼淚、心不在焉,或是情緒不佳時,父母可試著與孩子聊天,詢問他是否幼稚園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傾聽他的心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