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無意識的說謊有哪些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 孩子撒謊雖然是家長不能容忍的壞習慣, 可事實上每個人從“呱呱”落地開始, 經歷嬰兒、幼兒、兒童、少年、青年直至老年。 一生的成長中, 需要經歷許多的事情, 可以說人人都有可能說過“謊”。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 某些情況下, 他們並非有意說謊, 而是無意識的說謊。
無意說謊是指幼兒和兒童沒有故意說謊騙人的主觀動機, 還意識不到自己在說謊, 也不會伴隨說謊出現緊張、內疚、恐懼等情緒體驗。
無意說謊的原因也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概念模糊, 語言表達出錯。 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迅速發展的,

Advertisiment
一般情況下是在模仿成人口語中學習得到的。 在模仿過程中, 幼兒似懂非懂, 有時說話詞不達意, 那是他們年齡小無法辨別什麼是真的, 什麼是假的, 比如搞不清“上”和“下”、“前”和“後”的關係, 於是就常用錯這些詞。 面對幼兒這樣的“謊言”, 一般不應視為說謊, 當然更不能看作是“品德不良”。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 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第二種情況是想像與現實相混淆, 以假當真。 幼兒和兒童無意“說謊”的另一個原因是年齡小, 他們分不清自己的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界限, 把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當作已經得到的東西當作已經得到的東西當作已經得到的東西, 以假當真, “信口雌黃”。 如案例一中的靈靈就屬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第一個“謊言”, 看得出靈靈有很強的成就需要, 喜歡唱歌, 想拿第一;第二個“謊言”, 又說明靈靈勾畫了一個心目中的理想老師。
事實上, 許多情況下, 孩子都會把自己想像的東西當作事實加以描繪, 這種描繪是沒有什麼目的, 這種“謊話”實質上是幼兒想像的反映, 也是幼兒在表達某種願望。 所以, 遇到幼兒以假當真的情況, 家長不要過分擔心, 也不要過分指責,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 從另一個角度講, 這種“說謊”是幼兒的心理需要, 也是幼兒想像力發展比較好的一種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