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
大多數孩子都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父母對孩子細心呵護,
關愛備至,
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走出家門,
和同伴進行交往時,
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差異,
有可能引起心理上的失衡而表現為不允許周圍任何人對他有任何質疑或否定,
甚至形成不容許任何人在任何事情上比自己強的好勝心理。
這是正常的心理表現,
但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才不至於發展成病態。
1、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
一些父母以為要從小教會孩子競爭才能使他今後更好地立足社會。
Advertisiment
★不要事事爭第一, 要允許別人勝過自己。
★競爭是為了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更快地進步和取長補短。
★和小夥伴一起遊戲和合作完成任務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2、正確地評價孩子。 由於孩子年齡小,
Advertisiment
☆適度表揚, 肯定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喜歡受表揚和鼓勵。 但是過分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自我評價, 認為只有自己好, 別人都不如自己。 甚至當成人誇獎別人而沒有說他好時, 他就難以接受。 因此父母表揚孩子不要氾濫, 不要泛泛而談“你真聰明”“你真能幹”“你真棒”等, 而要具體指出孩子的優點,
Advertisiment
☆不要用感情替代理智。 許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一朵花”, 誇大孩子身上的優點, 而忽視了孩子身上的毛病, 這是最要不得的。 父母要審視自己的做法, 不要因疼愛和喜歡而隨意拔高對孩子的評價, 以免孩子對自己形成不正確的評價。
☆適當指出孩子的短處。 在評價孩子長處, 肯定優點的同時, 父母還要對孩子適當指出他的短處, 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 小夥伴之間應該互相學習。
此外父母對待孩子還應有理智的態度。 孩子在外爭強好勝, 在父母前往往會有所表現, 如:若輸了就哭泣、發脾氣、生悶氣;贏了就洋洋自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