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時, 不同的責備方式, 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 造成的結果也大相徑庭。
孩子永遠是充滿著童真和好奇的, 他們喜歡大膽探索, 對不明白的事物和事情總是愛“打破沙鍋問到底”, 更加喜歡自己動手實踐。 這樣一來, 孩子的無知和無畏很可能會犯下一些成人眼中的錯誤, 更甚者會導致自己或他人受到傷害。 此時, 父母處理孩子錯誤的方法, 也就是常說的責備, 運用不同, 便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
場景:媽媽很辛苦的給宸宸捉來了幾隻小蝌蚪, 養在盆裡, 讓宸宸觀察和玩耍。 可等她下班回到家,
Advertisiment
在聽了宸宸的解釋後, 媽媽會怎麼做呢?
做法一:媽媽聽明白原因之後, 責備宸宸的做法失當, 教育宸宸以後不許這樣, 否則再也不給她養(抓)小動物。
結果:過了幾日, 媽媽帶宸宸去公園看金魚和蝌蚪時, 聽見宸宸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小夥伴:“它們離開水就會死的, 媽媽說不讓我這麼做。 不過, 媽媽不在家的時候, 我會把它們都弄出來放在地上玩, 然後再放回去水裡。 這樣, 媽媽就不會罵我了。 ”
分析:與其以“不可以這樣做”、“不行”等消極的, 否定的詞句來責備孩子,
Advertisiment
做法二:媽媽聽明白原因之後, 詢問宸宸的“實驗結果”, 向她解釋蝌蚪的生理構造和生存方式、習性, 教育宸宸如何對小動物進行探索實驗, 而又不會傷害到小動物的方法。
結果:之後, 媽媽又給宸宸弄來了小鴨子、小兔子, 宸宸每天都告訴媽媽自己對它們做了些什麼樣的探索實驗,
Advertisiment
分析:這種方法當然是最好的, 它不但解釋了宸宸的好奇, 更引起了她對生物更大的興趣。 同時, 也讓她明白了“生命可貴”的道理, 如何對小動物進行實驗, 而又不會傷害到它, 很可能成為她的下個探索目標。
也許, 許多父母會說:“我也知道這樣最好, 但當時氣急敗壞, 誰能這麼平靜地向她講解?就算能平靜得下來, 可又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和耐心向她解釋?!其他的事都不用做了嗎?”
當然, 這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責備孩子時, 父母親最好能先別動怒, 但也不能太溫柔或面帶微笑地責駡他, 因為這些都是不具任何效果的。
Advertisiment
其次, 就是不要嘮叨不休地責怪他。 太長的說教, 對孩子而言, 反而會忘了為什麼被罵, 若對年齡稍大的孩子而言, 則會當作耳邊風, 根本不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 結果父母嘀咕老半天, 全然不具效果。
最後, 適當的不理會孩子, 也是一種非常具有效果的處罰方法。 因為孩子是強烈需要父母親的愛的!若是他跟父母親說話, 得不到反應或要求父母親幫他做事情而沒得到回應的話, 是相當痛苦難耐的。 但也不能長時間的不理睬孩子, 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恐懼感, 更會讓他覺得人太冷漠, 會影響他的將來, 所以應該要避免。 而當孩子的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