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犯錯後怎樣教育

漁夫看到船邊有條蛇, 口中正銜著一隻青蛙。 漁夫動了惻隱之心, 把青蛙從蛇的口中救了出來。 但漁夫又為蛇將挨餓而難過, 便拿出一瓶酒, 往蛇的口中滴了幾滴。 蛇高興地遊走了, 青蛙也為重獲新生而高興, 漁夫則為自己的善舉而感到快樂。 他想, 這真是皆大歡喜!沒料到, 僅僅過了幾分鐘, 漁夫聽到有東西在叩擊他的船板。 他低頭一看, 那條蛇又回來了, 而且嘴裡咬著兩隻青蛙——它來討要更多酒的獎賞!

小寓言翻看一本管理方面的小書《一生必知的101個管理寓言》, 看到了這則寓言。

漁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再捕捉青蛙,

Advertisiment
但是由於憐憫而給了它幾滴酒——這是獎勵而不是懲罰, 結果事與願違。 你獎勵了什麼行為, 就會得到更多這樣的行為。 所以, 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是, 別去獎勵那些錯誤的行為。

作為媽, 我的第一反應是在育兒中, 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呢?

不光有, 還不少呢, 媽媽們常在不經意間變成那個愚蠢的“漁夫”!

比如, 有些媽媽很怕孩子哭鬧, 孩子一哭, 媽媽就覺得自己沒做好, 內心有愧疚。 於是馬上給孩子許諾買糖買玩具。 這樣強化了孩子的錯誤行為, 讓他發現哭鬧能換來很多“好處”, 以後會更多地採用這一“秘密武器”。

懂點道理的媽媽也未必就做得很好, 她們也許不至於孩子一鬧就哄, 但是當她們狠狠批評完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又認了錯。 她們便馬上找些好吃的來表揚孩子“知錯就改”。 其實她們可能沒有意識到, 這瞬間的情緒轉換孩子很難消化, 孩子沒辦法清晰地理解媽媽的獎勵是針對自己哭鬧還是認錯?

所以, 媽媽需要認識到, 孩子的錯誤都是有原因的, 他最需要的, 不是懲罰或獎勵的手段, 而是應該告訴他, 怎樣做是正確的。

從兩歲開始, 要為孩子制定規則, “危險”和“妨礙他人”的事情不可以做。 規則一旦制定, 就要堅持, 不能根據媽媽的心情好壞來執行。

錯誤行為被制止時, 孩子很可能會哭鬧, 那是他發洩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 是正常的。 媽媽可以耐心等他哭完(但別離開孩子), 然後告訴孩子, 媽媽愛你, 但你剛才那樣做不可以, 應該怎樣。

Advertisiment

有一點非常關鍵, 對於4歲以內的小孩子, 不要講太多的道理, 成人的正確行為比說教更有效。 比如, 孩子不肯洗手, 不用長篇大論地講如何洗手才乾淨的道理, 只要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洗手, 堅持幾次, 孩子自然能學會。

至於孩子認了錯, 媽媽應用簡短的話語表示肯定, 不要急著馬上給予物質獎勵, 好東西不妨留在合適的時機慢慢消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