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犯錯時別用“丟人”來訓斥

有這樣一批父母:對待工作, 他們追求完美, 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對待孩子, 他們也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希望孩子同樣成功。 尤其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父母怕孩子誤入歧途, 對孩子的要求更加嚴格。 孩子如果做的不合父母的意, 就會遭到責駡:“別給我丟臉了!”但是, 他們教育孩子時過分苛刻, 孩子容易患強迫症。 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完美主義者, 從懷孕時就開始注意健康飲食和胎教, 讓孩子上“貴族”幼稚園, 進行雙語教育, 在家中只能說英語, 不許用漢語交流。 孩子的週末比平常還忙:上鋼琴班、英語班、奧數班……事事都要求做到最好。

Advertisiment
生活上要求孩子循規蹈矩, 如被子要疊得整齊、坐姿要端正、寫字要工整、飲食要注意絕對衛生……

在這樣完美要求中成長的孩子, 往往做事認真, 成績超人, 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 但是, 進入青春期後, 長期形成的完美習慣就會變本加厲, 導致強迫症。 有的孩子做作業時稍有塗改, 就全部撕掉重做;做題速度越來越慢, 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檢查, 甚至考試時做不完題目;更有甚者, 走在路上還反復數腳下的地磚而經常遲到。

青春期不僅是生理上發育的階段, 也是心理上的轉折階段。 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些少男、少女開始變得對自己不滿意了, 無論身材、長相, 還是學識、能力, 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Advertisiment
希望能通過努力使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好、更完美。 父母對孩子進行完美主義的教育, 也促使孩子產生不現實的苛求完美的心理, 使孩子對自我的價值心存疑惑, 無論做得多麼好, 他們都不相信自己。 這種認知習慣一旦固定下來, 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導致心理疾病。

因此,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暗示他們:既能看到他人的長處, 也能看到自己的優勢, 絕不要為自己的弱點唏噓哀歎, 相反, 要學會悅納自己的不足, 揚長避短, 努力發揮自己有優勢的一面, 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王女士的孩子六歲了, 她要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學前特長培訓, 於是採取了普通培訓、重點培養的策略。 她先送孩子去學鋼琴,

Advertisiment
可孩子卻興趣不大, 即便坐下也心不在焉, 每小時100元的學費就相當於白花。 王女士一讓她練琴, 她就跑進自己的房間把自己反鎖起來。 沒辦法, 鋼琴不學了, 王女士又送孩子去學畫畫。 剛上第一堂課, 她就在課堂上對王女士大聲說道:“你讓我學這個有什麼用?”弄得其他家長和孩子哄堂大笑。 王女士很尷尬, 失望地訓斥女兒:“住嘴!你別給我丟臉了!”王女士很不明白, 為什麼女兒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呢?

其實, 在幼兒階段, 孩子的興趣還沒有真正形成, 經常出現由於好奇而“改變興趣”的現象。 一般來說, 孩子對某種活動的穩定興趣要到小學高年級甚至更晚才能形成。 對待幼兒的這種頻繁改變興趣的現象, 家長不應強制。 有的家長不考慮孩子的意願,

Advertisiment
自作主張地為孩子選擇一種“興趣”, 並強制孩子去參與, 這樣會讓“興趣”變成孩子的“苦差事”, 孩子當然會選擇逃避或反抗。 幼兒的興趣還沒有真正形成, 只有讓孩子多嘗試, 多接觸各種各樣的活動, 才能使他們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活動。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特點加以引導, 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在某方面的興趣。

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給孩子選擇特長班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能完全包辦。 填鴨式的學習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一方面會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另一方面, 孩子不容易吸收其“營養價值”。 最好的方式是在平常的生活中, 發現孩子的愛好, 然後發掘孩子的潛力。

孩子的興趣愛好,

Advertisiment
其實就是閃光的一瞬間, 比如孩子走過螞蟻窩, 又返回來看, 作為家長, 不要粗暴地說:“螞蟻有什麼好看的, 快點兒走。 ”而應該耐心地等待, 讓孩子進行觀察, 或在一旁引導孩子說:“你看, 螞蟻排的隊伍多整齊呀, 螞蟻和人類一樣有生命, 不要用腳去踩。 ”如果您發現孩子在聽音樂時表現得非常專注, 說明他有這方面的天賦, 或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 應該加以挖掘和引導, 當然也可以報名參加相應的培訓班。 這樣, 孩子才會有好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