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犯錯誤怕不怕?不要怕!

在育兒的領域裡, 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每告訴寶寶一個答案, 就剝奪了寶寶一次學習的機會。 ”寶寶們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並不是爸媽在有生之年能夠完全傳授給他的。 在寶寶小的時候, 給他一些感受錯誤的機會。 寶寶會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 探索正確方法, 學會成長。

體驗錯誤, 也在錯誤中學習

犯錯誤, 是寶寶的權利 不斷地在認知世界、探索事物的過程中成長, 用這樣的話來說, 犯錯誤, 是寶寶應該擁有的一種權利。 而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 人們習慣了自以為是地剝奪寶寶體驗錯誤, 在錯誤中獲得經驗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好心”沒有得到“好報” 我們通常會按照成年人的思維方式, 總想以最簡潔的方式, 盡可能讓寶寶少犯一點錯誤, 少走一些彎路。 然而, 正是這一份所謂的“好心”, 會讓寶寶一點點地變“懶”, 一點點地不再自立, 一點點地不再自信, 一點點地變得缺乏創造力……若干年後, 當我們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想要從頭來糾正, 那時已經成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因此, 要多給寶寶一些自我發揮的餘地, 多給寶寶一些感受犯錯誤的過程, 從中汲取寶貴經驗的機會和體驗錯誤這種成長離不開的經歷。

“明知故犯”並非那麼嚴重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所犯的錯誤總是那麼顯而易見, 可能會十分幼稚可笑。 在爸媽的眼裡, 是那麼令人無法容忍,

Advertisiment
甚至傷透了腦筋。 而在寶寶眼裡則會渾然不覺, 甚至總是明知故犯。

這時, 爸爸媽媽需要用比較平和的心態來面對。 只要寶寶的錯誤不會構成傷害, 就完全可以給寶寶一個感受錯誤的機會。 讓寶寶自己去體驗錯誤, 帶給寶寶一種不一樣的收穫, 未必不是好事。

5個讓寶寶感受錯誤的益處

獲得新知

寶寶對處處充滿了未知的外在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寶寶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 如果爸媽只是簡單地傳授正確的知識, 雖然寶寶也能從中獲得知識, 但是無疑在整個探索未知的過程中少了很多樂趣和機會。 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 是一種十分有趣和可貴的體驗。 在這個過程中, 經過自己摸索而獲得的知識,

Advertisiment
除了獲得新知外, 更多獲得的是一種能力、一種喜歡探究事物奧秘的良好習慣。

體驗快樂

從意識到錯誤, 到通過努力想方設法地避免錯誤, 在這個過程中, 也能夠獲得那種體驗的快樂, 這是通過別的方式無法獲得的。 如果爸爸媽媽“剝奪”了寶寶犯錯誤的機會, 同時也令其喪失了這種通過探索體驗快樂的機會。

錘煉意志

培養寶寶的意志力, 這是爸爸媽媽們經常會提到的話題, 殊不知“感受錯誤”就是鍛煉寶寶意志的一種途徑。 寶寶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 在心理方面的成長擁有了不斷經受歷練的機會, 幫助寶寶鍛煉了意志。

提高責任感

有時候寶寶不聽從爸爸媽媽的勸告犯了某種錯誤, 表面上看起來寶寶做了一件令人生氣的事。

Advertisiment
其實, 通過感受錯誤的“教訓”以及犯錯誤所帶來的後果, 寶寶反而深刻體會到如何做是正確的。 這種方法遠遠要比訓斥和說教管用得多。 而且通過感受錯誤, 可以讓寶寶養成自己做事自己負責的良好習慣, 同時培養了寶寶的責任感。

學會正確的方式

在生活中, 如果寶寶欺負了小朋友, 就會失去自己的好朋友和夥伴;如果寶寶只是以不正確的方式吸引爸爸媽媽注意, 只能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經過多次類似的體驗之後, 寶寶會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方式, 從中找出合適的行事方式。

哪些錯誤是可以讓寶寶體驗的?

常識性錯誤

在探索事物奧秘的過程中, 寶寶可能會犯很多常識性錯誤。 寶寶犯這些錯誤其實是積累經驗的過程,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無須太當回事。 如果此時對寶寶的行為橫加干涉, 並不可取。 此時我們需要相信寶寶, 多給寶寶一點自由, 讓寶寶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總結。 事實上寶寶做得會比我們想像中好。

明知故犯的錯誤

如果寶寶因為貪玩不好好吃飯,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怕餓著寶寶, 總是追著去喂, 只會助長不良的生活習慣。 與其這樣, 不如採用“餓上一頓”的方法, 讓寶寶體驗體驗挨餓是什麼滋味;如果寶寶喜歡攻擊別人, 以此來吸引媽媽的注意, 這時媽媽要“不領情”……通過感受這些錯誤, 以及因此所帶來的後果, 寶寶很快就會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自己應該怎麼做。 比起苦口婆心地絮絮叨叨真是一個妙計, 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好奇導致的破壞性錯誤

寶寶出於好奇,可能會把某個玩具敲碎或拆開,看看裡面的結構,或者想要瞭解自己能接觸到的事物的奧秘等探索,可能採取一些破壞性的行為,來達到滿足好奇心和求知的目的。這時爸爸媽媽需把握一個原則:只要不對寶寶的安全構成威脅、不是特別貴重的物品,讓寶寶嘗試著去搞一點“小破壞”也未嘗不可。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也許能學到很多平時沒有機會接觸的知識,即便是什麼知識都沒有獲得,至少他從中也明白某些物品壞了,是不可修復,是不會再有的。

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好奇導致的破壞性錯誤

寶寶出於好奇,可能會把某個玩具敲碎或拆開,看看裡面的結構,或者想要瞭解自己能接觸到的事物的奧秘等探索,可能採取一些破壞性的行為,來達到滿足好奇心和求知的目的。這時爸爸媽媽需把握一個原則:只要不對寶寶的安全構成威脅、不是特別貴重的物品,讓寶寶嘗試著去搞一點“小破壞”也未嘗不可。在這個過程中,寶寶也許能學到很多平時沒有機會接觸的知識,即便是什麼知識都沒有獲得,至少他從中也明白某些物品壞了,是不可修復,是不會再有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