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獨立,從模仿開始

伴隨寶寶降生的第一聲啼哭, 孩子的模仿行為便不知不覺地開始了。 模仿, 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 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端。 模仿, 是幼兒的天性, 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 寶寶的成長從模仿開始, 又將在模仿中漸漸走向獨立。

3歲前的模仿

0~2個月:寶寶模仿大人的聲音和面部表情, 並漸漸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

3~4個月:寶寶對已熟悉的或自發地做出的聲音、動作(如咿呀發聲), 能作出反應;

6個月:寶寶已經意識到他可以對周圍產生某些影響, 模仿成為他熱衷的行為之一;

9~12個月:寶寶的模仿達到了第一個高☆禁☆潮階段,

Advertisiment
並對模仿物件行為的意義也有一定瞭解, 寶寶學做的就是自己看到的;

14個月:寶寶能夠回憶起幾周前或者幾個月前看到的一些行為, 並自動模仿這些行為;

18個月:寶寶長到1歲半以後, 他不僅模仿與他親近的父母的行為, 還會模仿其他小夥伴的行為。 隨後, 寶寶開始模仿陌生人、電視裡的人物, 或者在動物園看到的動物等;

24個月:寶寶對模仿事物的意義開始有自己的理解, 因此, 如果看到成人像孩子一樣把玩具塞到嘴裡的話, 他會表現得很吃驚, 但並不去模仿;

30個月:大部分寶寶開始對成年人如何使用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因此, 他會模仿爸爸媽媽使用電話、鑰匙、電視遙控器等物品, 或者模仿成人的其他行為;

Advertisiment

36個月:寶寶大腦結構日益完善, 可以認識更多的東西, 但獨立性較差。 當看到別人玩什麼時, 他也想去玩;還會有意識地學別人說話、做事, 儼然像個小演員。

愛模仿是寶寶的天性

模仿是人的天賦, 也是本能。 從出生起, 寶寶就開始通過模仿獲得各種能力。 孩童期, 模仿不僅是寶寶學習的主要方式, 也是他能夠正常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重要體現。

增進親子關係

寶寶最初的模仿都源于父母的語言和行為, 他在不知不覺中以家長為參考學習的物件, 模仿可以說是一種基本的親子交流方式。 表面上, 模仿是寶寶在模仿爸爸媽媽的表情和動作, 實際上也是爸媽和寶寶之間的情感交流。

有助於寶寶的探索

0~3歲的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Advertisiment
他通過模仿來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 從模仿發生, 到像小演員一樣有意識地模仿別人說話、動作, 寶寶的模仿推動著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探索的進程, 寶寶的探索能力也得到了“質”的飛躍。

有利於寶寶理解他人的情感

寶寶在模仿他人表情時, 自然而然地理解和體會到了他人的情感。 寶寶喜歡看微笑的表情, 他在模仿大人做出同樣的表情的時候, 心情也必定是開心的。 看到電視或動畫片裡有吵架或打架的鏡頭, 寶寶在模仿的時候自然也能體會到這是氣憤的情緒, 主人公是不開心的。 通過模仿, 寶寶學會了推己及人, 從而更加體諒他人、善解人意。

有助於寶寶走向獨立

寶寶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認知基本上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

Advertisiment
寶寶從不會到會, 離不開生活中的模仿。 在模仿中寶寶的各種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也就漸漸走向了獨立。 比如, 飯前便後洗手, 睡前脫衣, 起床時穿衣、扣扣子, 戴帽子, 吃完食物後擦嘴等生活的基本技能, 都要通過成人反復示範, 寶寶模仿後習得。

寶寶模仿有物件

寶寶的模仿物件通常都是平日裡出現的成人、同伴, 或者常接觸到的文藝作品中的形象。

模仿成人

寶寶自出生後, 就喜歡觀察和模仿周圍的人了, 父母是寶寶重要的模仿物件。 當被允許去做“大人”做的事情時, 寶寶會非常高興。 寶寶不僅會模仿成人的行為, 也模仿語言神態。 寶寶初學語言, 一開始就是模仿和重複周圍人對他說的話。

Advertisiment
不僅如此, 寶寶在玩耍中還喜歡扮演成人角色, 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 通過模仿成人, 寶寶的社會性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寶寶同伴間的模仿

同齡夥伴是寶寶模仿的重要物件。 因為有著相似的經歷和認知水準, 寶寶同伴間的模仿往往更加明顯有效。 寶寶非常喜愛觀察周圍同伴的一言一行, 模仿他們的語言、動作和表情。

模仿文藝作品中的人物

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寶寶模仿的物件。 比如男孩子喜歡扮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 從床上到地上“飛來飛去”, 還可以打妖怪;女孩子喜歡童話故事裡的白雪公主, 會穿著漂亮的裙子, 手拿仙女棒說:“我就是白雪公主。 ”

引導寶寶會模仿

模仿要成為寶寶學習各種技能和語言行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就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在寶寶的模仿行為中,應避免模仿的盲目性,讓寶寶知道哪些是好的,可以模仿;哪些是不好的,不能模仿,充分發揮模仿在寶寶成長中的作用。

為寶寶提供合適的模仿物件

1. 父母為寶寶樹立榜樣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寶寶第一模仿的榜樣,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和寶寶交流時,要注意表達得完整。比如“寶寶要吃飯啦”,而不只是說“吃飯飯”幾個字。同時,父母還要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寶寶,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寶寶同伴間的積極影響

當寶寶的同伴出現好的行為表現時,可以及時引導。比如看到別的寶寶自己拿著勺子大口吃飯,可以對寶寶說:“你看西西自己拿著勺子吃飯,嘴巴張得真大,吃得真香!”有的寶寶有偏食的壞習慣,可以讓他多和不挑食的寶寶一起吃飯,帶動他喜歡上吃飯。

3. 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事蹟

在寶寶觀看動畫片、閱讀故事時,要讓寶寶知道哪些是好的,值得寶寶模仿的行為。比如給寶寶講完“鹿茸救母”的感人故事,家長要注意引導寶寶,讓他知道故事裡青陽的做法是愛媽媽、孝敬媽媽的表現。

及時強化寶寶出現的榜樣行為

如果寶寶出現好的榜樣行為,要及時地表揚,使寶寶好的行為繼續得以保持。比如寶寶看到媽媽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後也會跟著撿,這時,媽媽就應該誇獎寶寶說:“寶寶真好,會幫媽媽做事啦!”也可以親親或摟摟寶寶,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喜歡我做好事。

這就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在寶寶的模仿行為中,應避免模仿的盲目性,讓寶寶知道哪些是好的,可以模仿;哪些是不好的,不能模仿,充分發揮模仿在寶寶成長中的作用。

為寶寶提供合適的模仿物件

1. 父母為寶寶樹立榜樣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寶寶第一模仿的榜樣,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和寶寶交流時,要注意表達得完整。比如“寶寶要吃飯啦”,而不只是說“吃飯飯”幾個字。同時,父母還要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寶寶,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寶寶同伴間的積極影響

當寶寶的同伴出現好的行為表現時,可以及時引導。比如看到別的寶寶自己拿著勺子大口吃飯,可以對寶寶說:“你看西西自己拿著勺子吃飯,嘴巴張得真大,吃得真香!”有的寶寶有偏食的壞習慣,可以讓他多和不挑食的寶寶一起吃飯,帶動他喜歡上吃飯。

3. 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事蹟

在寶寶觀看動畫片、閱讀故事時,要讓寶寶知道哪些是好的,值得寶寶模仿的行為。比如給寶寶講完“鹿茸救母”的感人故事,家長要注意引導寶寶,讓他知道故事裡青陽的做法是愛媽媽、孝敬媽媽的表現。

及時強化寶寶出現的榜樣行為

如果寶寶出現好的榜樣行為,要及時地表揚,使寶寶好的行為繼續得以保持。比如寶寶看到媽媽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後也會跟著撿,這時,媽媽就應該誇獎寶寶說:“寶寶真好,會幫媽媽做事啦!”也可以親親或摟摟寶寶,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喜歡我做好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