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玩遊戲應學會守規則

有禮貌的孩子, 人見人愛, 到哪都受歡迎。 那麼, 如何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呢?其實, 要讓孩子有禮貌, 得從家庭開始, 從家長身上做起。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看看,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禮貌養成。

一位媽媽的有感而言

當我兒子兩歲時, 偶爾也會自發地冒出謝謝、請等隻言片語。 這對於平常比較害羞的他來說, 做的還真不錯。

不過, 就在去年, 兒子5歲的時候, 我突然驚奇地發現害羞的小男孩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暴君, 不願意坐在餐桌旁, 拒絕與客人交談, 並且急躁地要求立刻吃飯、吃冰淇淋。 一次, 在我朋友的家裡,

Advertisiment
他舉著他的杯子命令主人給他添滿, 就好像一個將軍對待地位低下的士兵。 朋友扭過頭對我說:平時, 你能忍受他這樣?

當時我真慚愧。 我從未意識到, 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就像樂曲中的和諧音符, 一旦和諧不在, 麻煩就來了。 我知道我的努力失敗了, 但問題是我不知道像我兒子這個年齡, 什麼樣的禮貌是合適的。 他在幼稚園是舉止端正的學生, 在家卻這樣無禮蠻橫, 究竟是他太過於淘氣而任性, 還是僅僅因為他是一個小孩?

1-2歲 不要期望太高

這個階段的孩子幾乎不能走、說或記住超過一天以前發生的事情;但是, 即使是這麼小的孩子也能夠開始學習基本的禮貌行為。 只是不要期望他們能完全的理解,

Advertisiment
或完全執行家長教給的內容。

1、使禮貌成為交談的一部分:考慮其他人的感受是禮貌舉止的根本, 因此要鼓勵自己的孩子這樣做。 例如:當我們幫助鄰居在社區內尋找丟失的鑰匙時, 鄰居會感覺很舒服, 我們也會舒服。 事實上, 告訴孩子如何關心和説明其他人, 並不需要他們完全理解説明的真正價值。

2、重視個性:一些15個月大的孩子會說你好和再見, 而一部分發育慢的孩子可能還不會說這些話, 那也沒關係。 因為孩子的脾氣秉性不同, 讓孩子做出反應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 在生日宴會上作為大家的焦點可能會感覺不舒服, 他能表現出的禮貌就是怯怯地在你耳邊說聲謝謝, 並讓你來轉達資訊。

Advertisiment
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是畫一張畫並把它交給你來間接表達。 對內向的孩子所表現出的諸如:請、謝謝、對不起、打擾一下等表達, 家長要保持足夠的安靜, 來鼓勵孩子表達。

3、教育要保持簡單

18個月大的孩子會亂扔食物, 站在椅子上, 大聲哭鬧, 使進餐時間變得混亂。 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 不能像成人一樣在就餐時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因此教育要保持簡單。 最簡單的就是從確立一條規則開始, 比如:吃飯的時候, 要坐著吃。 不斷的重複, 就會有效果。

2-3歲 文明開始

這個階段的孩子仍然處在能力限制階段, 但是當孩子的大腦發育到36個月的時候, 新的更強壯的腦電波會説明他們提高記憶力、語言能力和刺激控制。

Advertisiment
結果就是:禮貌出現了。

1、及時制止不當行為

家長不要期望孩子在沒有説明的情況下有好的禮貌。 如果你的兒子在遊樂場拿走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 要馬上介入並堅持讓他把玩具還回去。 要告訴他, 如果他不把玩具還回去, 將受到懲罰, 並且不要暗示他能對這件事有決定權。 脾氣好的父母總是給孩子太多, 但是有些是他們不需要的, 已經有很多事情是由孩子在做決定了。 事實上, 在禮貌問題上, 必須讓孩子知道他沒有選擇。

對於沒有養成的禮貌, 不斷地提醒是有幫助的。 當一個孩子小的時候就不說對不起時, 可以通過童話故事裡的人物來提醒他們的行為, 並及時提醒以使他們不用想太多。

2、及時鼓勵

一個資深幼兒教師就使成百個孩子的行為發生了轉變,

Advertisiment
她的秘訣就是讚美。 她告訴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的鼓勵, 對孩子說:好樣的, 做的好, 當然這需要耐心和不斷的堅持。

在家裡的餐桌旁, 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 如果孩子說請, 他們所要的東西就會作為他們的獎勵。 這樣就會慢慢形成好的習慣。

3、提供娛樂

讓一個2歲的孩子長時間在餐桌旁坐著是件困難的事, 所以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給他紙和筆, 讓他亂畫或者給他一個玩具讓他安靜地玩, 這樣就既可以使一起就餐的朋友感覺舒服, 也可以讓小朋友不至太無聊。

當你打電話的時候, 給孩子娛樂也許會有幫助。 最好是在電話旁放些蠟筆、紙、毛絨玩具等, 以便電話來的時候能使孩子安靜一會兒。 但是要儘量接打電話的時間短些,因為沒有哪個2歲的孩子能保證在20分鐘的通話中始終保持安靜。 

5~7歲 禮貌看得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參與交談,並能聽懂給他們的指導。在學校,他們會被要求保持安靜,有秩序,舉手發言。禮貌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與人相處。

1、保持對話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他認為正確的禮貌。孩子們大多喜歡遵守他們認為自己發明的規則。例如:愛好音樂的小明就知道在餐桌上不能用筷子敲碗,因為他知道餐桌不是舞臺,碗和筷子不是樂器。

與孩子交談,告訴孩子你對他們的期望,並傾聽他們的願望,在沒有按要求做的時候不滿足他們的願望。比如:孩子想飯後看動畫片,但在吃飯的時候又不好好吃飯,就可以告訴他不好好吃飯的結果,就是不能看動畫片。

2、劃定界限

當孩子對長輩無禮時,做家長的要表現出憤怒,並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能接受的。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劃定界限,哪些行為是必須有禮貌的,實際上孩子也非常需要家長這方面的指導。

3、父母要有耐心

不守規矩的孩子會讓他們的父母非常疲勞或者總是以孩子為中心。比如:在超市,不守規矩的孩子會到處跑來跑去,弄得父母很疲勞,但是要接受這種事實,並努力去教育他如何守規矩。這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艱苦的工作,但是總會有收穫。

對於調皮的孩子,要用心去教給他們禮貌。比如:孩子早上起來,說:媽媽,水!這時,告訴他應該這麼說:媽媽,給我拿杯水好嗎?當他並不想這樣說的時候,給他解釋10遍或更多,並告訴他你希望他這樣說,這樣說對家庭和社會都有好處。結果第二天早晨,他通常會自發地說出了你想聽的話。

如何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1、父母樹立榜樣:做孩子的榜樣作父母的,應當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禮貌待人,避免自我跨耀和背後罵人。而家長自己的言行更為重要。如果作父母的表現的暴躁、刻薄、行為粗魯、愛挑剔,他們就不會耐心的勸說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認為,對父母來說,改變孩子的行為的最好的辦法是首先家長自己的行為。

2、及時表揚孩子: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艾倫教授認為,教育孩子較有效的辦法是,及時對孩子的禮貌行為給予表揚。在做任何事情之前,父母應給他們解釋,如何做才算是有禮貌。

3、建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父母的最好有言在先,讓孩子有規可循。當孩子的行為有越規的時候,父母應及時懲戒他們。

4、讓禮貌成為習慣:一種相互尊重和謙虛的作風,需要經過長期逐漸培養才能形成。教育孩子如何懂禮節。如果一個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可以通過電視的一些情節,説明他們培養自己的道德行為,學會一些禮貌的做法。 

然而,孩子們有時並不能真正的理解禮貌的含義,有時他們會吧禮貌視為行為的一種約束。但這不要緊,就象一個籃球運動員在適應了比賽規則之後,就會對不規則的事情很不習慣,禮貌也是一樣。當制度成為次要的時候,那就說明孩子們學會了禮貌,父母便得到了解脫。

禮貌對孩子的長大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因此有一個真直、謙虛的胸襟,會因此擁有迷人的魅力,會因此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愛,因為禮貌是全人類的語言

5、讀書反思:有些孩子自私任性,與家庭教育和家教程度有著密切的聯繫。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會給他圖上不同的色彩。 禮貌對孩子的長大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因此有一個真直、謙虛的胸襟,會因此擁有迷人的魅力,會因此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愛,因為禮貌是全人類的語言。

結語: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有禮貌、高素質的人。而現在許多孩子由於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別人的交流,作為父母,更要注意言傳身教,讓孩子禮貌待人,更好的與人溝通。 

但是要儘量接打電話的時間短些,因為沒有哪個2歲的孩子能保證在20分鐘的通話中始終保持安靜。 

5~7歲 禮貌看得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參與交談,並能聽懂給他們的指導。在學校,他們會被要求保持安靜,有秩序,舉手發言。禮貌會幫助他們更好地與人相處。

1、保持對話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他認為正確的禮貌。孩子們大多喜歡遵守他們認為自己發明的規則。例如:愛好音樂的小明就知道在餐桌上不能用筷子敲碗,因為他知道餐桌不是舞臺,碗和筷子不是樂器。

與孩子交談,告訴孩子你對他們的期望,並傾聽他們的願望,在沒有按要求做的時候不滿足他們的願望。比如:孩子想飯後看動畫片,但在吃飯的時候又不好好吃飯,就可以告訴他不好好吃飯的結果,就是不能看動畫片。

2、劃定界限

當孩子對長輩無禮時,做家長的要表現出憤怒,並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能接受的。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劃定界限,哪些行為是必須有禮貌的,實際上孩子也非常需要家長這方面的指導。

3、父母要有耐心

不守規矩的孩子會讓他們的父母非常疲勞或者總是以孩子為中心。比如:在超市,不守規矩的孩子會到處跑來跑去,弄得父母很疲勞,但是要接受這種事實,並努力去教育他如何守規矩。這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艱苦的工作,但是總會有收穫。

對於調皮的孩子,要用心去教給他們禮貌。比如:孩子早上起來,說:媽媽,水!這時,告訴他應該這麼說:媽媽,給我拿杯水好嗎?當他並不想這樣說的時候,給他解釋10遍或更多,並告訴他你希望他這樣說,這樣說對家庭和社會都有好處。結果第二天早晨,他通常會自發地說出了你想聽的話。

如何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1、父母樹立榜樣:做孩子的榜樣作父母的,應當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禮貌待人,避免自我跨耀和背後罵人。而家長自己的言行更為重要。如果作父母的表現的暴躁、刻薄、行為粗魯、愛挑剔,他們就不會耐心的勸說孩子,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認為,對父母來說,改變孩子的行為的最好的辦法是首先家長自己的行為。

2、及時表揚孩子: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艾倫教授認為,教育孩子較有效的辦法是,及時對孩子的禮貌行為給予表揚。在做任何事情之前,父母應給他們解釋,如何做才算是有禮貌。

3、建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父母的最好有言在先,讓孩子有規可循。當孩子的行為有越規的時候,父母應及時懲戒他們。

4、讓禮貌成為習慣:一種相互尊重和謙虛的作風,需要經過長期逐漸培養才能形成。教育孩子如何懂禮節。如果一個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可以通過電視的一些情節,説明他們培養自己的道德行為,學會一些禮貌的做法。 

然而,孩子們有時並不能真正的理解禮貌的含義,有時他們會吧禮貌視為行為的一種約束。但這不要緊,就象一個籃球運動員在適應了比賽規則之後,就會對不規則的事情很不習慣,禮貌也是一樣。當制度成為次要的時候,那就說明孩子們學會了禮貌,父母便得到了解脫。

禮貌對孩子的長大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因此有一個真直、謙虛的胸襟,會因此擁有迷人的魅力,會因此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愛,因為禮貌是全人類的語言

5、讀書反思:有些孩子自私任性,與家庭教育和家教程度有著密切的聯繫。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會給他圖上不同的色彩。 禮貌對孩子的長大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因此有一個真直、謙虛的胸襟,會因此擁有迷人的魅力,會因此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愛,因為禮貌是全人類的語言。

結語: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有禮貌、高素質的人。而現在許多孩子由於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別人的交流,作為父母,更要注意言傳身教,讓孩子禮貌待人,更好的與人溝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