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牽動著全家人的神經, 生怕有什麼意外。 其實, 生病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父母無需過於緊張。 寶寶一旦生病了, 家長就會要求醫生為其打針、輸液。 殊不知, 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行為!那麼寶寶生病該怎麼辦呢?生病用藥要適可而止, 不要過分用藥把寶寶本身的抵抗力也“殺死”……
人的健康狀態可分為健康、亞健康、疾病三種。 最和諧生命的狀態就是健康。 健康的標準因年齡、性別、民族等等而異。 診斷不應僅僅是找疾病, 還得找人體自身抗病能力的積極因素。 健康要維護, 亞健康要調理, 疾病則防重於治。
Advertisiment
孩子生病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可是父母卻不這麼認為。 生長和患病相伴隨合稱為長病。 孩子長一次病就長一次抵抗力, 長一次病就長一次心眼, 長一次病就長一次身體。 有一次病也不生就長大了的人嗎?孩子長病, 最痛苦的往往孩子的親屬。 患兒親屬的痛苦, 可表現為焦慮、恐懼、無助、偏執、任性、過激行為等等。
看病易鬱悶, 看長則開心!長與病一起看就歸於平靜。 患兒親屬對孩子長病的反應採取理解與同情的態度, 給予適當的安慰與幫助;長病有一個過程, 時不可違, 患兒親屬要耐心地等待;孩子因病而出現一些退縮行為的康復由孩子來完成, 患兒親屬不要揠苗助長。
疾病也有好多種類。 有些疾病可自愈, 有的疾病醫學不能治癒。
Advertisiment
疾病可治癒, 則適時恰當地治療和護理可以扶助正氣, 補偏救弊。 三分治七分養, 可起到醫藥技術所達不到的治療效果。
疾病如果醫學不能治癒, 無論是選擇告知實情, 還是對其隱瞞實情, 孩子都必須學會承受, 必須學會面對, 必須學會堅強。 中醫學追求的是執中致和, 勿太過、勿不及, 目的是實現生態和諧———人體自身精、氣、神、形的和諧, 人與社會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
既然孩子的成長和生病是想伴隨的, 父母也就不要那麼操心。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