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異食是缺“心”不是缺鋅

6歲的欣欣因為腹痛數月, 伴腹脹、食欲不振, 來到醫院就診, 經胃鏡檢查發現其胃部充滿毛髮狀物, 胃幽門內塞滿頭髮, 部分呈發球並轉移至腸道。

欣欣媽說, 欣欣從小與父母分住, 由奶奶帶大, 4歲時, 他們發現欣欣長期不自主地拔自己的頭髮吃, 但未引起注意, 大約兩年後此現象逐漸消失。 2年後的今天, 孩子訴說腹痛, 他們才急忙帶她到醫院就診。

專家表示:欣欣的這種病叫“異食癖”, 也叫“嗜異症”。 這是孩子在攝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嗜好, 對通常不應取食的異物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

Advertisiment
如:吃自己的鼻涕痂、紙、破布、樹葉、毛髮、煤渣、牆皮等, 甚至達到不可遏制的地步。 吞食的異物不同, 造成的後果也不一樣, 如吞食汙物可發生腸寄生蟲病;大量吞食灰土、泥沙可造成鉛中毒;吞食不能被機體消化的東西如頭髮、布頭還可能造成異物團塊, 形成腸梗阻。

異食癖多發生于孩子2~5歲時, 一般孩子只是常常咬玩具、衣襟、書本, 啃指甲等, 但極少吞食。 產生吞食並形成習慣後, 即形成異食癖。 如不讓吞食異物, 孩子就會情緒憂鬱, 焦躁不安。

致病因素

過去一直認為是因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 但經研究發現:正是因為患兒吞食大量的粘土和異物, 才造成他們體內的鐵、鋅等吸收障礙。 專家還發現:發生異食癖的患兒也較多受到家庭破裂、父母分離、缺少情感關懷、受虐待、缺乏夥伴等心因性影響。

Advertisiment
因此越來越多的醫生認為, 異食癖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

家庭治療

嗜異現象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 往往與父母疏忽對孩子的照料或環境不正常有關。 剛開始時, 孩子可能因為缺乏照顧, 擅自拿取異物吃, 日久成為習慣, 變成不易解除的條件反射。 因此, 發現孩子有嗜異現象時, 父母要多給孩子些關心, 切忌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異常表現, 更不要對孩子施以責罰, 甚至捆縛孩子的手足, 這樣不但不能解除嗜異習慣, 反而使他暗中偷吃不潔之物, 後果更嚴重。

平常生活中, 父母要經常注意孩子身心健康所需的基本條件, 如:提供全面營養,

Advertisiment
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不挑食, 不偏食。 同時, 還要注意精神食糧的供給, 每天下班後, 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親昵、玩耍, 以滿足他情感及心理上的要求, 避免孩子向不正常的方面去尋求刺激和安慰。 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可進行心理疏導, 調整家庭環境及行為矯正治療。 嚴重病例, 要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並服用適量改善情緒的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