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熱不要擅自買退燒藥

孩子發熱該怎麼辦?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講, 為寶寶自備的小藥箱裡必不可少的就是感冒, 發熱藥, 但是, 當孩子出現發熱時, 育兒專家並不建議家長自行採用退燒藥, 而是應該找到發熱的原因之後, 再對症下藥。 讓我們掌握一些孩子發熱如何處理的一些健康手冊吧!

孩子有點燙, 家長“喂錯藥”

茜茜是一個8個月大的寶寶。 前天, 外婆在給茜茜換衣服時發現她身上有點燙, 用家裡的溫度計測體溫, 37.8℃。 到藥店買回退燒藥, 按照說明給茜茜服下, 半個小時以後, 茜茜突然大汗漓淋、臉色蒼白、四肢冰冷, 沒精打采的樣子。

Advertisiment

家裡人抱著茜茜就往兒童醫院趕, 門診部主任熊菀在檢查後, 說是用藥過量導致了虛脫, 必須馬上補液治療。

熊菀說, 一般兒童體溫達到38.5℃才有用退燒藥的指標, 有高熱驚厥表現的患兒則為38℃, 茜茜在沒有達到用退燒藥的標準吃了退燒藥, 才造成這種情況。

發熱原因不明, 不要擅自買退燒藥

醫生說, 家長在兒童發熱原因不明時, 不要擅自去藥店購買退熱藥, 這樣不僅不能緩解症狀, 還有可能會掩蓋病情。 在發熱原因明確, 體溫高於38.5℃, 並有醫生指導以明確用法用量時, 才可直接去藥店購買非處方退熱藥, 如對乙醯氨基酚滴劑, 布洛芬混懸劑等。

藥劑科主任谷蓉說, 孩子發燒時口服給藥是最常用的方法。 外用塞肛對於怕吃藥、怕打針,

Advertisiment
又急需退熱的孩子比較合適。 對那些懼怕吃藥、又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孩子, 或已經發高熱擔心驚厥再發生的、急需退熱時, 應該儘快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藥品說明書和醫囑不一樣, 聽誰的?

張女士的孩子今年3歲, 給孩子看病時多次發現, 醫囑的用藥量和說明書上的用藥量不一樣, 究竟應該聽誰的。

對此, 穀蓉解釋, “藥品說明書之外的用法”, 在當今藥物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藥品的使用方法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 說明書不一定能非常及時地更新, 因此不一定代表該藥物目前的治療資訊。 只要是醫生通過臨床實踐、專業討論或文獻報導, 證實了“藥品說明書之外的用法”是合理的, 就應該遵從醫囑。

Advertisiment

不同年齡段兒童, 用藥不一樣

根據退燒藥劑型和給藥途徑的特點, 以及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徵, 我們歸納出各個年齡段兒童服藥的一般規律。

新生兒及嬰兒:靜脈給藥是吸收最快、療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據所患疾病性質等選擇透皮給藥、直腸給藥途徑;

嬰幼兒:多選用顆粒劑、口服液、滴劑、糖漿劑等口服給藥途徑, 不推薦片劑、膠囊劑等, 儘量避免使用肌內注射等方式;

3歲以上兒童:口服給藥是較好的途徑, 劑型選擇包括顆粒劑、口服液、片劑、膠囊劑等, 必要時可以選擇肌內/靜脈注射。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目前各醫院和藥房出售的家庭常用兒童退熱藥劑型較多, 家長在無法準確判斷時不要盲目喂藥, 而應到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