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發燒常用的三種物理降溫方法

孩子發熱時, 父母是最著急的, 別擔心, 如果用藥物退熱這一措施效果不理想, 可以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三種物理降溫方法介紹:

1. 酒精擦浴

對體溫驟升的患兒, 或用降溫藥物效果不明顯的患兒可採用此方法, 臨床上經常用於新生兒或較小嬰兒超高熱時。

擦浴時, 應把全身衣服解開, 蓋上毛巾, 關好門窗。 用乾淨小毛巾或紗布浸濕酒精, 可用75%醫用酒精或高濃度白酒(56-65度)對一半水, 也可直接用38度低度白酒, 擦拭順序為四肢、頸部、腋窩、腹股溝處, 擦拭時勿用力過度。 擦拭某一部位時, 應把其他部位蓋好。

Advertisiment
擦浴時要用兩塊小毛巾交替使用, 不致使酒精揮發而不起作用。

用酒精擦浴時, 要注意皮膚黏膜顏色及患兒的呼吸、脈搏, 一旦發現寒戰、面色蒼白應立即停止。 另外, 擦拭時儘量避免開懷敞腹, 也不要用酒精擦拭胸、腹部。 對未成熟兒、體質衰弱、病情危重、有嚴重皮膚病或對冷刺激特別敏感的患兒, 不宜採用此法。

2. 溫水洗澡

在夏天, 對高燒患兒可洗溫水澡, 當然洗澡時要避免著涼, 洗後應用幹毛巾擦乾皮膚。 通過水流經皮膚, 把體內過多的熱量經皮膚散去。 溫水浴的水溫應為40℃左右, 或接近皮膚溫度, 過熱或過冷都會對散熱不利或加重發熱。 在冬天, 家長很難接受洗溫水浴, 因此可用浸透溫水的大毛巾將孩子覆蓋,

Advertisiment
通過毛巾吸收體內熱量, 或應用濕毛巾, 輕輕擦拭全身皮膚, 也可應用多塊小毛巾浸濕後, 放在頭部、枕部、頸部、腋窩部、腹股溝處, 因為這些部位皮膚較薄, 血管淺表, 有利於散熱。

3. 頭部冷敷

這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 一般主張用冷自來水浸濕毛巾, 擰乾後敷在頭部;目前市售的“冰袋”, 可先放在冰箱中, 一旦需要時, 取出後外包一塊毛巾放在頭部, 也有人將其放在枕後。 主要目的是使頭部局部溫度下降, 減低腦血管擴張, 並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減少高熱驚厥發生的可能性。

溫馨提示:保要持室內溫度適宜, 注意通風。 在北方, 冬天通風應避免對流風;在夏天, 有條件的家庭, 也可用空調來調節溫度, 一般室溫應保持在30℃~32℃,

Advertisiment
以免驟冷, 引起皮膚下血管收縮, 反而不利散熱而加劇高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