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是育兒中的一個常見問題, 但是很少有媽媽們會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很多媽媽為了能夠減少麻煩通常會迅速滿足孩子的意願, 以制止孩子繼續發脾氣。 然而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雖然其暫時制止了孩子發脾氣, 但是卻會埋下更為深遠的隱患。 如何教育孩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我們自然也不能夠簡單的處理。 所以下面的媽媽育兒經就會告訴你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才是正確的, 看過之後你就知道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了。
在商店玩具櫃檯前我們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要父母買某一玩具,
Advertisiment
孩子由此感到, 只要我發脾氣, 在人前大鬧, 父母就會滿足我的願望。 於是, 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 父母不答應, 孩子就大發脾氣, 最後家長不得不屈從。 久而久之, 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 脾氣也越來越大, 人也變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 到了會走路的時候, 孩子的“什麼都想自己來做”的意欲便開始萌發出來了。 例如, 吃飯時想自己吃, 可因為還不會用調羹, 撒掉的比吃進去的還多, 結果會變成用手抓著吃了。 不過,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發性, 即便是這樣也不要去阻止他。
Advertisiment
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孩子, 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話就大發脾氣, 不是哇哇叫喚, 就是倒在地上打滾, 或者是亂扔東西。
對於媽媽來說, 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時期, 於是, 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做什麼時, 媽媽很可能就不由分說地訓斥道:“不行。 ”
但是, 孩子的這種自己來做的願望正是意欲在成長的表現。 因此, 媽媽要瞭解1歲左右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 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時候就讓他試著做一做。 並且, 當孩子因達不到自己的想像而又吵又鬧時, 大人要若無其事地應付過去。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 一旦不如意, 便大聲哭鬧、跺腳、打滾。 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 有時候還會沖著自己。
Advertisiment
希望別人“那樣”, 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欲望過於強烈, 而現實又無法滿足, 這時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 在情緒上表現出不安定。 想睡覺了、肚子餓了、感到累了的時候, 一點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 父母應不聲不響地把他抱起來, 或者是平靜地注視著他, 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媽媽爸爸們需要瞭解這一點。 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 去責怪、訓斥他。
只有瞭解孩子的行為背後的意義, 我們才能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發脾氣是非常常見的, 而媽媽們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通常會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迅速滿足孩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