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兒的哭鬧, 最初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她一鬧, 我就發火。 當時我還用巴甫洛夫的理論給自己辯解:讓她建立“一哭鬧媽媽就會生氣”這樣一個條件反射。 可結果是, 女兒哭得越來越凶, 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後來, 我在書上看到“共情”的建議。 但是因為擔心一哄, 她會認為我“投降示弱”了, 反而哭得更肆無忌憚, 所以一直沒敢試。 僵局持續一段時間後, 被逼無奈, 我決定死馬當活馬醫, 試試這個方法。 沒想到, 共情的效果出奇地好。 雖然女兒一開始哭得更厲害, 但是持續時間並不長, 很快就平靜下來了。
Advertisiment
比如昨天, 我給女兒買了個新玩具, 午覺醒來, 她發現裝玩具小零件的小塑膠袋破了個洞, 零件掉了出來, 當即放聲大哭。 我心想:天哪, 為一個塑膠袋就能哭成這樣, 太誇張了!當時真想沖她發火。 但是想到了共情, 我只好管住自己的情緒, 和氣地對她說:“媽媽知道你非常喜歡這些小零件(這時, 她哭得更大聲了)。 這是新買的玩具, 你很珍惜, 對不對(繼續大哭)?你是知道愛惜玩具的好孩子(哭聲開始減弱)。 ”
我接著回憶我們買玩具的過程:剛開始看了什麼樣的, 最後選的這個都有哪些優點。 這時, 我發現她開始專心聽了, 哭聲明顯小了, 有那麼幾秒鐘還完全停了下來。 當然, 過後她又想了起來, 咿咿呀呀地繼續哭。 這種哭聲, 一聽就是撒嬌,
Advertisiment
我找來一個小託盤和一個透明的塑膠罐, 問她要不要把塑膠袋裡的小零件都倒進託盤裡, 然後再裝進透明罐子中, 這樣更漂亮, 也不會丟。 她一聽, 立馬被吸引, 忘記哭了, 跑去收拾小零件。 裝好後, 她還高高舉起罐子給我看:“媽媽, 你看, 好漂亮啊!”說完, 滿意地笑了。
若是像以前, 她一哭, 我也跟著生氣, 那麼整個下午就泡湯了。 昨天下午, 她哭她的, 我不怕, 不急著去止哭, 結果在我平和而溫暖的情緒感染下, 孩子反而很快就不哭了。 這就是共情的效果, 相對於制止、講道理等方法, 更有助於孩子情商的發展。
冷靜是前提
“孩子動氣你不動氣”是有效處理孩子哭鬧的前提。 文中的這位媽媽正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訓,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處理孩子的哭鬧, 比較常用的就是接納和冷處理這兩種方法。 具體採用哪一種, 要依據實際孩子發脾氣的類型和孩子的氣質特性而定。
操作性發脾氣
【應對策略:決不妥協】這類孩子通過發脾氣來讓父母給他們想要的東西。 比如, 到超市購物, 自己想要的玩具沒有得到, 就倒地耍賴, 要脅父母。 如果父母一味遷就,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做法是:平靜而堅定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 讓孩子不再糾結于自己想要的東西。 若他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家長就可以出動冷處理的方式, 先讓孩子冷靜。 等到孩子的情緒平和後, 再進行溝通。
氣質性發脾氣
【應對策略:溫柔接納】這類孩子會因為某方面受到侵犯而做出強烈的情緒反應。 比如:事先說好的行程安排突然改變, 適應力差的孩子就可能會爆發;對某些服裝面料敏感的孩子, 也會因為穿衣服的事情發作。
他們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不安。 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先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